热产业背后的冷思考--石阡县茶业发展透析
发布时间 2010-02-16 浏览 21831 次

3、4月间的石阡县城,在街头、饭店、宾馆,随处可见一群群操天南地北口音的人。他们多是奔石阡茶叶而来,或想采购茶青,或想联建生产基地,或想兴办深加工厂。台湾省彰化县客商黄丽玲告诉笔者:石阡茶业发展条件都为上乘,品质好,又有相当规模,在这开发茶业,我们有信心。

资料显示,到2005年底,石阡已发展茶叶4.1万亩,今年又新增1.8万亩,总面积已列贵州第二位,此外还有4万亩野生苦丁茶。目前全县已有加工厂7个,2005年生产商品茶950吨,产值1600多万元,分别是2000年的3倍和6倍,产品畅销10省市和日本、俄罗斯等国。

  冷思考一:重新认识传统农业,找回山区比较优势,才不会“丢下金饭碗捡起药罐罐”

  谈起茶业,在五德镇工作10多年的书记谭仁栋,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是转了一个怪圈,从终点回到起点”。上世纪70年代,五德镇就已有2300亩茶园,最高年产达10万公斤,茶叶要占茶农年收入的40%强。但在八九十年代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干部群众看到外地水果业很红火,就放弃茶业大种猕猴桃、金秋梨等水果,等到盛果期一上市,才发现自己所产是大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