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黑刺粉虱
下一主题:油桐尺蠖
分布区域:我国西南和华中茶区均有发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8—23毫米,翅展约70毫米。雄虫触角短栉齿状,雌虫丝状。翅白色,被有少许黄褐色鳞毛。前翅内、外横线处各有1条黑色波状纹,翅中间近前缘处有一黑色肾状纹,肩角处有2条黑纹,后翅外横线处有1条黑色横纹,翅中间有一黑色环状斑纹,后缘中部有一黑斑。卵:球形,绿色。卵块上覆有黄褐色茸毛。幼虫:初孵幼虫黑色,背线灰白色,成长后体长约45—65毫米,灰绿色。头略呈方形,两侧突出呈角状。前胸背面两侧各有1个角状突起。
蛹:长21—25毫米,宽7—9毫米,黑褐色。
为害作物:食性杂,除茶树外,还为害油茶,油桐、杨梅、大豆、玉米等作物。
为害症状:幼虫咬食叶片呈缺刻,大发生年常将叶片食尽,仅留下叶脉。
发病特点:贵州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第一飞二代幼虫分别于5月上旬、 7月下旬开始发生。卵期1-2—1—5天,幼虫期38—43天,蛹期10—15天。成虫有趋光性,雄虫较雌虫强。雌成虫欠活泼,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