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发帖 | 我要发帖 | 我要回复 | 转到电脑版
看 26271 次 | 回 95
#11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0-31 10:10:25 引用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集)
2004/11/20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檔名:52-115-03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接续下午的课程。要能够深入中国几千年来圣贤的智慧,必须有一个法宝,你就可以直接进去圣贤的教诲之中,哪一个法宝?文言文,这把钥匙一定要备上。 一提到文言文很多人就会害怕,还会发抖。其实我之前在初中的时候学文言文也学得很差,我记得在初中的时候,我的语言老师有一天刚好看到桌上有一张作文模板,一个写得很好的文章,然后整理成一篇,刚好当我们的学习模板,那张模板上面写着「蔡蓉青」这个名字。刚好她跟我一样都姓蔡,结果我们老师看完之后就说了一句话,他说同一个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能力差这么多!「蔡蓉青」是我二姐,她初三,我初一。诸位朋友,这句话讲下去之后,我脆弱的心灵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所以我们为人老师的人,这种会伤害孩子信心的话能不能讲?不能讲。当我们为人老师讲太多伤人的话,很可能会让孩子没信心,甚至于会让学生心生悔恨都有,所以这个要谨慎。当然我没有心生悔恨,我只觉得自己很惭愧,老是学不好。 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考了一题选择题,题目是:「老气○一横
春,○二横夏,○三横秋,○四横冬」,诸位朋友,要选哪一个?
问:「老气」什么?
答:「○一横秋」。
你们怎么回答这么快?我在那里想半天唱了一首歌,唱一个字就给它点一个字,点到最后,看最后一个字点到第几就给它选上去,结果我还是选错了,所以自己的语文一直都很没有信心。上了高中的时候,我记得在上「岳阳楼记」,因为都是文言文, 我的内心也是很恐惧。后来上课上到一半,我的老师把我叫起来,他说蔡礼旭,你给我站起来,你假如上我的语文课还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所以我的语文一直都是很差劲,一直都没有否极泰来,所以我的信心一直都没有建立,甚至于上了大学也是一样,觉得自己太差劲了。直到我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听到释净空教授提到,中国文言文是老祖宗给他后代子孙最大的恩泽,当我们把这个道理听明白之后,内心真的觉得很惭愧。平常有一个人很诚心的倒一杯水给你,我们的感觉怎么样?感激得不得了。结果老祖宗从几千年念念就为了后代子孙的人生,能够得到很大的启示,甚至于是承传他的智慧,几千年前就为了你的成就在用心,这样的恩德大不大?大。我不只没有感谢,还把这个教诲丢到垃圾桶里面去了, 内心觉得十分的惭愧,眼泪都掉下来,不过这种眼泪哭完之后很舒服,就觉得做错了。孔夫子教诲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以前不懂得珍惜老祖宗的教诲,现在道理听明白了,赶快改过迁善,所以当这一份心念提起来之后,我就开始阅读圣贤的经典。
不过很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我再次把文言文打开来念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格外的亲切,为什么?所以我们印证圣贤一句教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生出来。所以为什么我的语文都学不好?因为自己内心有恐惧,自己预设了很多的障碍,所以一直就学不好。当这个念头一转,转而懂得去珍惜并承传老祖宗的教诲,这个心念一转,障碍就去除掉了,所以我们要从心理上真正去体会到老祖宗的恩泽,我们就能够好好的来学习圣贤教诲。 很多人都说「我现在背文言文可能背不起来」。诸位朋友, 我的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一直都还保持到现在。我在二十六岁以后还参加很多考试,因为读文言文之后,记忆力愈来愈好,所以考试也都很顺利,所以确实我们不要被自己障碍住。很多的理论都说记忆力会跟年龄成反比,年龄愈大,记忆力愈衰退,有没有道理?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那是一种结果。年龄愈大,记忆力愈差是结果,请问原因在哪里?我们要把原因找出来才能对症下药。年龄大为什么记忆力就衰退?想了很多什么?老了,不行了,没用了,那就不行了:
问:这个叫心想什么?
答:事成。
这个事倒不是好事。我们来分析一下,人为什么年龄愈大, 记忆力愈差?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道理又不明白,所以人生会增添非常多的烦恼,烦恼一多,记忆力衰退,思考能力也一直下降,常常要想些什么事就觉得痛死我了,想不起来。所以原因出在于人随着年龄增长之后,确实他的烦恼障愈来愈严重,所以自然而然记忆力就衰退下来。当一个人对于人生的道理,做人处事的真相愈清楚明白,他理得,心就安,就清净,所以记忆力就能持续保持下去。李炳南老师活到九十七岁,老人家九十几岁讲课的时候有没有翻书?没有翻书,引经据典从来不看书的,所以他的记忆力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所以很多的真相要*我们自己去印证,不要人云亦云,把自己都吓死了。 《三字经》也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轼的爸爸几岁才开始读书?二十七岁,因为两个儿子比他优秀, 被刺激了,觉得自己很丢脸。其实觉得很丢脸是好事还是坏事? 好事,所以孔夫子说「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的人才会有勇气奋发图强。所以苏老泉也是二十七岁才开始深入圣贤教诲,而他后来也成为唐宋八大家,宋朝跟唐朝八个最有学问的文人,所以成就也是相当的高。诸位朋友,只要有开始都不会嫌晚,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来学习。
学文言文要从哪里下手?还是要从背下手。您能够背五十篇文言文,你就可以读文言文;您可以背一百篇文言文,你就可以写文言文。一定是第一篇的时候背最久,慢慢你很多能力就会开始恢复回来。我们有一位老师二十七、八岁了,他最近去参加考试,他也说他的记忆力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因为在这一年来,他都是学习中国圣贤的经典,所以他也发觉他的状态一直还在提升当中。那我们背哪些文言文?诸位朋友,您背《弟子规》,《弟子规》可以相当于六篇文言文,「入则孝」一篇,「出则弟」、「谨」、「信」、「爱众」,「亲仁」比较短,「亲仁」跟「余力学文」算一篇,就七篇了,离五十篇慢慢接近。还有再背《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相当于四篇文言文。再来,您把大学、中庸, 还有《论语》背起来,这些都是圣贤教诲的纲领,您把它背起来,你就掌握了整个圣贤教诲的精髓所在。你有这个基础,再去翻阅其它的经书,就会觉得非常的能够契入这些思想观念之中, 读起来也会轻松多了。所以这个目标一定要确立。这个五十篇文言文要规定一个时间把它背起来,不然你五十篇文言文读了五十年,那效果就不好。
今天学习首重什么?学贵立志,要立定志向才行。我们学文言文要立什么志?诸位朋友学文言文的目标在哪?
问:您今天学圣贤教诲的目标在哪?
答:要做老师。
要做老师,来,掌声鼓励,哪一位朋友这么有志向。当老师好,当老师一生教几百个学生,几百个学生的人生会因为你教导了他圣贤教诲,他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变化,能够知道是非善恶, 能够把人生走得幸福美满。而且你不只教了这些学生,你的影响面还不止这样,每个学生往后还要为人父母,还可以把你教诲给他正确的人生道理传承下去,所以教育工作是源远流长。所以什么叫无量功德?教育,无量功德,没有止境的。刚好你教的学生里面又有当老师的,他一生又教了几百个学生,所以教书这个工作太有价值,能立这样的志愿,相信您的学习一定会突飞猛进。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刚好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那个算命先生说,「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可能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吓了一跳。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怎么口气这么大?」后来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接着又跟他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有一点纳闷,怎么差这么多的志愿,就问他,「你为什么挑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就回答,「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所以算命先生马上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一颗心, 叫真正的宰相之心,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诸位朋友, 你相信范仲淹可以当宰相吗?我绝对相信他可以当宰相,为什么?因为他从什么时候就在做准备了?从小他的志向就很坚定, 勇往直前。 一个目标就好像海上的一个灯塔,船只能够跟着这个灯塔的方向去走,就能快速到达目标。假如那个灯塔都找不到,每天开往东又开往西,很多的时间往往就耗损掉了,所以有志向的人, 他的学习一定非常的扎实。诸位朋友,范仲淹看四书五经跟其它的读书人看四书五经一不一样?那看出来的味道差得可大了。所以范仲淹念念在念四书五经的时候,念念是想着我如何把这些经典读通之后,用经典的教诲去造福于民,所以他读书的深度跟广度一定比其它的读书人要多得多,这样子积累个几十年真正去考试,差距绝对会很大,所以范仲淹确实当了宰相。 我对于我们海口的很多老师,当初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也是告诉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首重立志,我们立什么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过往的圣贤人继承他的学问,这个「继」字很重要,我们要能承先才能启后,假如没有承下来,就不能继续下去。所以我们学习的重点是要能够学懂,进而承传给下代的子子孙孙。「为万世开太平」,希望我们往后的社会,往后的子孙,能够有太平的日子过。其实这两句话互为因果,能为往圣继绝学是因,一定要种这个因才能开社会的安定繁荣,所以开太平是结果。一个社会能太平代表人的思想观念要正确,而思想观念要正确必须透过圣贤的教诲才可以做得到。 所以我跟我们海口中心的老师说,中国文化几千年传承下来,头一次遇到可能会怎么样?会断掉。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两股力量,一个是孝道,一个是师道。诸位朋友,您现在看得到孝道吗?几乎快听不到了,听不到有孝子。现在的老师找不找得到好学生?很难找。孝道跟师道可以传承中国文化,但是现在这两股力量愈来愈薄弱了,所以假如中国文化断在我们的手上,那我们对不起几千年的老祖宗,更对不起世世代代的子孙。我讲这些话的时候不是要吓他们,我们要清楚看到现况才能提得起我们的使命感,所以志向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从哪里下手?我们说要先找好定位,定位是时时刻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们海口有几位老师,他们全校在推广的时候就只有他们在推广,但是推广了几个月之后,学生的表现特别好,很多的同事经过他们班级的时候,都觉得学生特别有礼貌,而这些班级的家长都打电话到学校去说,孩子成长很多,尤其特别在孝顺方面进步特别大。由于家长反馈,由于很多老师的一种反应,他们学校的校长又请我们去向全校的老师做演讲。其中有一个学校是国科园实验学校,本来跟我们申请的书是九十七本,后来因为这位老师的班级表现得太好了,又请我们去跟全校老师演讲,之后送去的又追加了五百多本。这个缘分如何促成的?就是这位老师「学为人师」,他学为这些学生的人师,所以学生进步特别大;他又学为其它同事的榜样,所以「行为世范」,所以自然而然那个影响力就会推展开来。所以诸位朋友立志的时候也不要挂的高高的,就从自己当下的家庭、工作当中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影响力自然就推演开来。
另外一位王老师在海南师范院校附属小学当老师,他一开始推广的时候,每天早上都是他最早到学校。一到教室之后,马上打开《弟子规》,打开《孝经》,开始读诵,确确实实是以身作则。所以他的学生一进教室里来会不会拖拖拉拉的?会不会还在那边吃他的早餐?没有。一进门就感受到老师好学的态度,这个朗朗的读书声马上就让他的心定下来,也跟着老师一起齐读,所以他们班的进步也特别快。而孩子接受圣贤教诲之后,存心非常良善。 刚好今年三八妇女节,他的学生来跟这位王老师说:老师, 我们决定每个人买两朵花。老师就问了:为什么要买两朵花?他就跟老师讲,他说:老师,一朵要送给母亲,一朵送给学校的女老师。他的老师一听很高兴,自己都没想到,还是学生想到的。其实孩子在落实《弟子规》的教诲,孝道,「入则孝」,「亲所好,力为具」,而且念念想着母亲的辛劳,也能想着老师对他的辛劳跟教诲。所以那一天他们班的学生就在全校拿着花到处送, 在送的过程,他们校长是一位女校长,看了之后很感动,还亲自到他们班上肯定学生所做的一切,讲的过程因为太感动了,这位女老师眼泪都掉下来。学生真正身体力行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过程,他自己的内心会觉得很充实,觉得很踏实,因为他在做他应该做的事。
有一个孩子,一个男同学,拿花去送一位女老师,回来之后很高兴,就跑去跟他们老师说,他说:老师,我送出去的时候, 看到这位女老师的笑容,我的内心非常喜悦。这老师接着问他: 你在这个时候体会到什么?这个孩子说:我体会到施比受更有福气。所以这一种帮助别人的喜悦,体贴别人的喜悦,绝对不是课本里面教出来的,而是亲身去做之后体会到的。所以我们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让孩子懂得去付出,懂得去关怀,他才会感受到付出跟关怀别人的喜悦在哪里。
所以这几位老师都有一种定位,要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们也只是在他当下的家庭跟工作当中尽心尽力,但是这个缘分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就会推演开来。所以这个学期,他们全校的德育课就请这位王老师上,而王老师还是给他们开一门课, 叫做《弟子规》。 圣贤人教诲我们,修身才能齐家,齐家能治国,治国就能平天下,这不是四件事,而是一件事。从哪里下手?从修身开始, 当我们修身之后,孩子、家人就会佩服,自然而然就能齐家。我们到工作上,一个工作团体就好像一个小国一样,当你把自己做好了,身修好了,自然而然能够感动别人,就能治国。而这些老师们因为认真学习,认真教学,所以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些老师也跟着我们到深圳,在海口,甚至在北京讲学中国文化,所以他们的足迹也走过了很多的省,所以也在平天下,所以根本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功夫开始做起。所以「君子务本」,一定要从根本下手,「本立而道生」,所以要立大志,也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踏上去。 我们现在海口每个礼拜都有教师课程,每个礼拜都有家长的培训课程,每个礼拜都有对小孩开德育的课程,而且没有一个礼拜中断。而这些老师的能力就因为有这个志向,再加上磨炼,所以提升得特别快,所以我们要学贵立志。 而孩子在学圣贤学问的时候,我们都怎么引导他们立志?他假如说我要做总理,那这个目标对他现在的生活比较远一点,我们会引导孩子怎么立志?从立志在家庭里做一个孝子,在学校立志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立志做一个好公民,从这边开始下手。所以他会觉得我现在学圣贤学问,帮妈妈端一杯茶,帮妈妈洗脚,都是在力行圣贤教诲,都在做一个孝子。很多孩子会说,妈妈,长大之后,我一定买大房子给妳住,买大车子给妳开,很多妈妈听了之后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孩子每天都会跟她吵架,她每天还梦想着以后买大房子给她住。孩子的孝心不应该是寄望在几十年之后才来开始孝,真正有孝心的孩子会从当下开始做起。 所以我们用《弟子规》引导孩子,你跟父母讲话和和气气; 你每天可以帮母亲分忧解劳,做做家事;你每天能把书好好念好,让父母放心,这些都是真正去做孝子的工作,所以不会让他的志向定得跟他的生活脱节开来。所以孩子在做的过程就非常高兴,非常踏实。在学校当一个好学生,我们有好几个孩子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而且最主要这些老师为什么看完他的一些数据之后,都指定一定要评他为三好?因为这些孩子的孝行都令他们非常感动。有一个孩子一个礼拜做了四十三件孝行,很多的老师一看,都打从心里感动。所以在学校就可以当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当一个好公民。很多的孩子看到长辈,一些老人上车来,他们马上懂得让座,这么一让座,其它的长辈也好,小朋友也好,一看很感动,你看这么小的孩子都懂得让座,那我们要更加觉得惭愧,所以这些孩子都很懂得去让座,让这个社会更懂得付出,更懂得助人。
[media=wmv,300,70,1]http://music0.hexun.com/Save/Music/2006/0904/429/M_1DD13A1630340DE3.WMA[/media]
#12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0-31 10:10:41 引用
我们也会引导孩子,我们的所作所为不止影响一个家庭,我们的所作所为甚至于还代表中国人。曾经在网络上有几篇报导, 其中提到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在法国的圣母院,法国圣母院是一个非常庄严肃穆的地方,但是它里面写了一行中国字,「请勿大声喧哗」。我们这么一讲,就问小朋友:为什么要用中国字写那一行?他们说:因为中国人很伟大。我说:不是,应该是写给中国人看,提醒中国人进到这么庄严肃穆的地方不可以大声喧哗,这是没有处处替人着想。所以这些中国人把中国人的脸丢到全世界去了。所以我们的言语行为都代表中国人的脸面,要替中国人留好的形象,这是我们当中国人应该尽的本分,从这里去提醒他点点滴滴的行为绝对不可以随便,不可以放肆。我也提醒孩子,到机场上可不可以大声喧哗?可不可以跑来跑去?那么多外国人在机场里面看,「你们中国人教出来的下一代就是这副模
样」。所以孩子是可以教的,你提醒他之后,他就会提起他的一种正确的态度。 另外一则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桶上面也是用中国字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为什么要写这一行中国字?因为我们中国人乱丢纸屑。注意,请问是哪个时代的中国人?我们可不能把几千年优秀的老祖宗拖下水,这种事不能干。中国几千年来,素以礼义之邦著称,礼义之邦的人走到人家的家里会不会给人家乱丢?不可能,所以谁错了?我们这些做父母、做老师的错了,因为没有教好。所以也警惕孩子绝对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不能乱丢纸屑。第三个报导是在泰国的皇宫,厕所里面写了一行字,「大小便后请冲厕」,代表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怎么样?没卫生,不冲厕所。这个中国人是现在几十年、几百年的,绝对不是几千年前的。所以孩子听完之后,他会觉得这个脸丢不得,从他自己生活当中开始改正这些缺点。我们再来想一个问题,诸位朋友,你去过法国巴黎吗?你去过美国珍珠港吗?你去过泰国皇宫吗?能去这些地方的人都是哪些人?有钱,有社会地位,甚至于很多都是去留学的,在社会当中都算是比较高层次的,结果高层次的,甚至于受高教育的,连这些基本的生活规矩都没有扎好。所以学习次序不能颠倒,次序一颠倒,学出来的样子真是歪七扭八,所以学习一定要注重次序。现在的教育比较注重的是知识跟技能的传授,所以这些学历很高的人有没有知识?有,有没有技术、技能?有,但是他德行的根怎么样?没有扎好,没有扎扎实。 我有一个晚辈两岁多就开始学英文,她的阿姨教她念英文, 结果学了一阵子之后,她的外婆把她带到我们家里来,然后就开
始表演。诸位朋友,你有没有干过这种事?「对尊长,勿见能」,这孩子从小就在很多长辈面前表现得不可一世,表现得好像很有能力,从小她会长什么?傲慢,傲慢是求学问最大的敌人之一,慢心一长,她就目中无人。所以她到我们家里来的时候, 她的外婆就开始跟她说,她说「来,我们念英文给这些长辈听」。一开始说,「苹果怎么讲?」孩子说「apple」。「雨伞怎么讲?」「umbrella」。讲了好多个都没有偏差,厉不厉害?你们可能大家一听,「哇!好棒」,还在那里给他拍手。突然这个小孩对她外婆回了一句话:外婆,书本怎么讲?她的外婆一听,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外婆,妳怎么这么白痴!有了知识,有了技能,而没有懂得对待长辈的态度的话,知识愈高愈傲慢,所以学习的次序绝对不能颠倒,颠倒不得。 林则徐用他一生的经历写了十件人生很关键的事情,它叫做「十无益」,其中有两点是针对读书的态度提出来。「行止不端, 读书无益」,一个孩子生活很没规矩,对长辈也没有礼貌,读书有没有帮助?他的言语行为跟圣人的教诲背道而驰,只要是这种情况,书读愈多,可能往后贻害愈大,他可能七、八岁就可以拿《论语》的词骂他的父母。所以诸位朋友,历代祸国殃民的人有没有读书?何止有,还读了特别多,但是为什么到最后祸国殃民?因为他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他的功名利禄,因为他从小读书没有扎好德行的根本。一个人德行根本扎好了,一定想着要孝顺父母,要利益人民,不可能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一定要让他把圣贤的教诲落实,跟生活的行止要相应才行,这个很重要,所以读书也要重视力行的功夫。 再来,第二点,「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一个人求学问已经先长他的傲慢的时候,书读得再多,可能都是拿着学问去量别人的过失,就没看到自己过失。我们看现在社会的离婚率很高,请问离婚率最高的是哪个阶层的人?都是高学历的人,因为他觉得他读的书比人家多,反而心高气傲,不懂得检讨自己,所以这些都是读书的大忌,不可以犯。 所以中国圣贤人教导我们学习的顺序,在《三字经》里面有教诲到,经文里面提到「为学者,必有初」,为学的人一定有他的先后顺序,最重要一开始是哪一本?「小学终,至四书」。所以读书当中,第一本是宋朝朱熹朱夫子编的一本童蒙养正的教材,而这一本《小学》最重要教的就是处事待人,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尊敬长辈,如何洒扫应对进退,这个做人做事的根基就在这一本《小学》里面。扎了这个根之后,再读四书五经,这样子孩子就不会傲慢,孩子就知道圣贤学问最重要的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
所以我们现在要深入圣贤学问一定也要走老路子,「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很多人学了很多年,但是一直都觉得学问不扎实,原因就是根基没有扎好。所以我们一开始从《弟子规》教授,从四千五百年前的老祖宗给我们的教诲开始深入,所以我们第一课上的就是「中国的远祖是怎样教导他的后代子孙」,这个纲领跟《弟子规》是同一个东西,而《弟子规》的内容是把这些教诲再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所以我们一开始研讨的会把这两个东西合在一起讲。 这一本《小学》是宋朝的朱夫子编的,离我们现在也已经将近快一千年,所以很多的教诲跟现在的生活状况有一些差别。所以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根据《小学》的教诲,再加上孔夫子在《论语.学而篇》里面的一段开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句话里面开导我们有七件圣贤学问的纲领,而这七件纲领,李毓秀夫子就拿这七个纲领来编成了这一本《弟子规》。所以《弟子规》就是依据「入则孝,出则弟,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编出来的。所以只要我们去学的话,就很容易掌握整个圣贤的纲领所在。
我们学习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哪一门?这一门是掌握了整个圣贤教诲纲领的这一本经书,你要掌握这一门,当你把这一门真正落实,真正做到了,那圣贤所有的教诲,你一接触就能有悟性,有悟处。那怎么深入?深入一定要解行相应,解是了解,了解完之后要做,愈做就能够解得愈深,解得愈深就做得愈彻底。但是你假如只了解而不做,那就会增长傲慢,所以《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是只有行而不解,也不去了解圣贤怎么教导,只是自己想怎么做,「好,孝顺」,就顺着我的方法去孝,「但力行,不学文」就会「任己见, 昧理真」,就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很可能做错很多地方。所以一定要解跟行相应才能够深入,而且要长时的熏修。这个「长时」指的是时时刻刻不能中断,学习只要中断,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孔夫子那个时候说,三日不读书,觉得自己的气质就退下去了。好,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
#13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0-31 10:10:15 引用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集)

2004/11/20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檔名:52-115-04
诸位朋友,我们接着上一堂课的课程,我们提到了深入圣贤教诲有八个字很重要,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深入」刚刚也提到,一定要真正了解之后,然后要去力行,才能解行相应。
在唐朝的时候,白居易先生很喜欢学佛,有一次他就上山去请教一位高僧,叫鸟窠禅师。他上去之后对着禅师就说了,「禅师,怎么学佛?」禅师跟他讲了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八个字讲完之后,白居易就哈哈大笑,他说:「三岁小孩都知道」,禅师回他一句话:「八十老翁做不得」。这个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很多人活到八十岁都还做不到。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问真正最重要的是能够力行,能够落实,所以学得千万句,不如做一句。所以这个「深入」,确确实实还要有力行的功夫才能深入。
而我们引导孩子求学问,这一点必须从一开始的时候就要确立好,假如一开始你不注重解行相应,那孩子背愈多经典会愈自以为是。所以凡事都要慎于开始,一开始对了,他整个学习就对了;一开始错了,要再扭转回来不容易。 所以曾经我到深圳去的时候,刚好跟一班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上了一堂课,我一进去,我就跟小朋友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来上《弟子规》」。小朋友马上异口同声说:「老师,那个我们学过了,我们都会背了」,才六岁。我接着就跟小朋友说,我说: 「我们读经典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做一个有道德学问的人」。我接着就写了一个字,写了一个「道」。中国六书造字,把人生的智慧哲学都含进去,这是用会意字来创的一个字。我们来看一下,一个「首」,一个「走」字旁,所以学问重要的是什么?走,要实践。所以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够落实、能够力行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诸位小朋友,哪一条你做到了?」本来头抬得很高,这一句话一想,「哪一句话做到了?」马上头就低下来。
问:连第一句怎么样?
答:都做不到。
「父母呼,应勿缓」。你看现在孩子,我那次说七、八岁就很会跟父母顶嘴了,我的朋友说,哪要等七、八岁!四、五岁就很厉害了,还七、八岁。所以你看他第一句就没做到,所以他求学问的态度一开始就没有回到要力行。其实孩子都很受教,只要你讲的让他能够信服,他就能够去领受。所以当天其中有一个孩子写日记的时候就写上,蔡老师今天跟我们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的,他就把它写上去了。
另外有一个孩子,因为我跟他上《弟子规》上一节课,其中有一句叫「晨则省,昏则定」,就是早上、晚上要跟父母问安, 让父母欢喜、放心。结果隔天有一个小女孩就站在她父母的房间门口,父母一出来就跟父母鞠躬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不好?」她父母马上给幼儿园打电话,「昨天发生什么事了?」这样的父母很有警觉性,很有敏感度,知道孩子有变化一定是学校有教,马上了解才能够跟老师密切配合,这样亲师合作,小孩教得特别好。所以我们引导孩子求学问一定要一开始就落到正确的位置上来。所以「一门深入」*的就是要「力行」加「学文」。
再来,「长时熏修」。刚刚我们提到「长时」,不是做一天休息一天,这样不行。孔夫子说他三日不读书,气质都会退后,孔夫子都会退后了,那我们三日不读书会怎么样?我们不要说三日不读书,可能自己还在那边念《弟子规》的时候,看到孩子一些不好的行为,你马上恼羞成怒就破口大骂了。还在念经书的时候,脾气就克制不了,就开始生气起来,生完气突然回过头来, 我刚刚还在念《弟子规》。所以我们现在根柢都比较差,所谓「人贵自知」,自己有几两重要自己清楚,所以我们现在是放下经书就面目可憎。既然知道我们的根基不好,更应该多努力、多精进,所以圣贤的经典每天都不能停下来,都要熏修。
所以我给很多的老师开了一帖中药,而这帖中药绝对是治本,不止有治标而已,哪一帖中药?就是早晚读诵一遍《弟子规》。早晚读诵一遍,保证三个月见效,绝对让你觉得道德、学问提升很快,要坚持三个月。诸位朋友,能做到的举手?这么少。也有很多朋友举手,举手完之后要力行,《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说到要做到。其实诸位朋友,我不是要给你压力,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能不能成就绝对不是*别人来逼你的,都要*你自己主动、努力、勤奋,一定要这样才能成就。那为什么要早晚念一遍?早上念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所作所为一定要做到《弟子规》的教诲。晚上下班、下课回来再念一遍,观照一下,反省一下,今天所作所为有没有做到《弟子规》,假如哪一些没做到的,赶快修正,赶快改过,已经做到的好好保持。所以早上提醒自己一次,晚上反省自己一次。
我们在海口,有一位老师真正做到了。他那一天去上课的时候,第一次,我记忆很深刻,是元宵节。因为那天有老师打电话来说,「蔡老师,今天是元宵节,要不要停课一次?」要不要停?求学问不能常常放假。我就跟他说,「你当爸爸有没有跟儿子说,今天我不当爸爸,我请假一天」。你当爸爸的,道德学问一天一天增长才能处处利益你的小孩;当老师的人,道德学问一天一天增长才能真正成就学生,你等一天,他们就荒一天,所以学习不能中断。所以那一天很好的现象,元宵节也坐得满满的。其中有一位女士姓许,她在海口的航空站上班,她不是第一线老师,结果她那天听课的时候,我感觉很深刻,目不转睛,很认真听。我常常讲一些圣贤人的故事,她马上振笔疾书把它记下来, 而且早晚绝对都读诵一遍。三个月之后,她走向前来跟我说, 「蔡老师,这么好的圣贤学问不能只有我跟我的孩子受益,我要回我的故乡推展《弟子规》,推展德行教育」。三个月,她提起勇气回故乡教书。
因为她确实很老实,怎么讲她就怎么做,所以她常说,每次她要犯错的时候,《弟子规》那个经文,「言语忍,忿自泯」,突然要跟人家吵架,经文就跑进来。跟父母互动的时候,「父母呼,应勿缓」,可能这个口气稍微要不好的时候,马上经文像一道箭一样就射过来,所以警觉性特别高,所以她进步得也特别快,所以才能够在短短三个月之后回到自己的故乡教书。所以她做到了立定志向,做到了学习重力行,学习要老实。当她发了这个愿,要回故乡去教书的时候,很多的老师都很愿意把一些宝贵的经验,无私的告诉她,我们中心也把很多书籍、很多圣贤的故事都送给她。
所以「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当你真正发出真诚心要去做一件好事,你不要担心,很多的助力就会进来。 所以这位老师确确实实是做到了「长时熏修」。「熏」就好像你拿着檀香在衣服上绕一绕,这衣服就很有香味,你假如每天都熏,那个香味就愈来愈浓。「修」是指修正,在哪里修正?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修正,生活的哪些点滴当中修正?从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开始来修正。比方说《弟子规》说「人有短,切莫揭」,人家有缺点、有过失的时候,不要常常拿着别人过失到处告诉别人,假如这个攸关他的名节,就会让人家很痛苦。「人有私,切莫说」,这个就是我们的说法应该要能利益别人,而不是损害别人。我们有朋友说,他这几个月修学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话,「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因为以前讲人家的是是非非讲习惯了,所以一下子还觉得真难改,所以常常他这个话还没出来,这个句子就到了,「人有短,切莫揭」。 所以其实我们修正自己的过失在哪里修?在生活点点滴滴修,这个叫做「历事炼心」。真正遇到事的时候,看看自己是不是依教奉行,是不是能提得起正确的思惟,这个叫「历事炼心」。这是我们提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那既然我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包含要立志,包含要力行,还有学习的次序一定要把握正确。
接下来我们就把课本打开来,翻开第一页,我们正式进入中国老祖宗的教诲来好好的研究,来深入。这篇教诲是从尧舜时代一直传承到我们现在,所以非常的精辟,我们先把第一段文念一遍,预备起: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古人早在《礼记》中就有精辟的见解,「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段话最后一句是在我们《礼记.学记》里面提到,建立一个国家统治人民,哪一件事最重要?教育最重要,教学最重要, 教导圣贤思想至关重要。
我们七月份在全国连续开了九场的儿童经典教师讲习班,每一期为期是五天,第一期刚好在海口办,我记得是七月十三号。刚好七月十一号,海口的天空出现了八颗星星,而且这八颗星星就好像挂在你们家的大楼上面,感觉很近,非常近。结果隔天报纸就报出来,我平常不看报纸,因为平常讲课就忙得很,有一位老师就拿过来把这个报导给我看,他说你看这八颗星星,所有的天文学家找不出来,结果几个小时之后就不见了。我一看到这八颗星星马上想到中国圣贤道德教育当中的八德,所以我马上说,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刚好八颗星。诸位朋友,我们思考一下,现在所有社会的问题,只要把这八个道理教好了,落实了,没有一件事不能解决。我们细细去思考,都是这八个字没教好,八个字教好了,社会太平,国家安定。所以确确实实「教学为先」,而最重要的就要教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看下一段,预备起:
【可惜的是,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急需我们在中华大地上恢复、挽救,因为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是维系社会安定和平的强大力量,是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础。】 确实,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也开发出非常多中国文化的盛世, 而每一个盛世都是因为注重圣贤教诲,国家才这么安定昌盛,所以中国圣贤的教诲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印证,证实确实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是非常正确的指导,才能够绵延数千年不坠。我们刚刚在课程当中也提到,清朝因为遵从圣贤教诲,所以是康熙、雍正、乾隆的康乾盛世,而也由于中晚期之后没有注重圣贤教诲,所以国家就慢慢衰弱下来。所以诸位朋友,我们的家庭也好,我们的公司也好,要能够有很好的发展,家道能传承,团体能够兴旺,也一定要从道德做起,从学习圣贤教诲做起,这个很重要。
我们在海口、在深圳接触过很多企业,他们现在也都从《弟子规》开始学习。有一位幼儿园园长提到,她说以前母亲节她从来没有收到什么花,结果今年母亲节的时候,她的办公室里面一堆花,都是幼儿园的老师送给她的。所以老师有接受圣贤教诲就懂得去感谢领导人对他的照顾跟栽培,懂得要回报,要报恩,所以效果都非常显著。因为人确实是需要被提醒的,每个人都有这分好善好德之心,只要我们肯教,他们都一定能够用心去学。我们来看下一段,预备起:
【在物质文明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因为社会真理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就像太阳,虽是古老,但每天常新,它不仅赋予人类生命,又带来光明和希望。古圣先贤的教育,就像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带给人类幸福美满。】 这里提到中国圣贤的教诲就好像太阳一样,历久弥新,所以圣贤的教诲绝对不会因为时代而不适用,因为真理本身是长存的。所以中国圣贤教诲,打一个比喻,就好像一棵五千年的大树,它的骨干直立了五千年,在天地之间不倒。但是它每一年都会发出新的枝桠出来,而这每一年的枝桠都是顺应当时候的天气,当时候的阳光、空气跟水源,就会长出不同的新芽出来。所以中国文化这个骨干并没有变,但是在每一个朝代都能顺应那个朝代的生活,而长出灿烂的一片新叶出来。
我们学习中国文化要抓住这个枝干,也就是抓住文化的本质,而不是只是学它的仪式而已,一定要把本质掌握,你才能够契入圣贤的教诲。举一个例子,在古代见到君王要行什么礼?三跪九叩礼,而这个三跪九叩礼是一个礼仪,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从这里去理解,去思考。「礼」是仪式,而「敬」是它的本质,所以说礼敬礼敬。所以对君王要礼敬,因为他每天为了国家操劳,每天为了人民的福祉在努力,所以这分心值得我们恭敬、尊敬。所以古代是以三跪九叩来表达对君王的一种恭敬心,现在能不能用这个方式?假如你在机场遇到总理,马上给他跪下去, 他会说这是哪个学校教出来的!怎么教成这样!社会不能接受了。所以现在最尊敬的礼是什么?鞠躬,三鞠躬已经是最敬礼。所以我们学要把本质抓住,要重本质,不要只重仪式,不然你假如去遵守清朝的规矩,那头发都要怎么用?绑一支瓣子了,那就不合时宜。 可是现在都没有礼了,所以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方法,这个社会就显得很乱。现在连丧礼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规的,有些人用欧洲的,有些人用美国的,有些人用中国,甚至于是明朝、清朝的,不过只要有恭敬哀戚之心,这个本质还算没有偏离。 我在教《弟子规》的时候,刚好有一位老师打电话给我,他说圣贤教诲有糟粕。现在很多人求学问,障碍就在这里,都还没有深入圣贤学问就先批判圣贤人,这样有没有办法学到东西?没有。他又不老实,又不相信,批判。批判是我们比他懂的时候才能批判他,那我们批判圣贤代表我们比圣贤人学问还高,所以现在还有什么「批判宗教学」,宗教学都是东西方圣贤人的教诲, 那我们是凡人还去批判。所以傲不可长,一傲慢就跟圣贤学问隔了一层膜了,透不过去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这样就说「你不可以批评」,这样他能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所以我就说:「请教一下,哪一句是糟粕?」我们还是要有礼貌,「哪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马上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晨昏定省是糟粕。我接着就请教他:「为什么你觉得这一句是糟粕?」这位老师说:「早上问一次,晚上又要问一次,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有没有道理?现在每个人都有他一套道理。我就没有正面跟他说「你错了」,这样讲他也不能接受,我就跟他沟通一个观念,我说:「父母时时刻刻都想着孩子,俗话说『岂无万里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岂无万里思亲泪」,确实还是有一些孝子在万里当中都会思念母亲,会流下泪来。「不及高堂」,比不上在家里的父母念孩子的那分心,是无时不刻。我们为人子女想父母,在闽南话有一句话叫「父母疼子长流水」,就是父母念孩子就像水一样,细水长流,都没有中断。但是「子想父母树尾风」,孩子想父母就好像一阵风,咻,吹过来就没了,久久又咻,又再吹一下而已, 所以我们比起父母对我们的关怀那真是没有办法比。 所以我接着就跟这位老师说,我说父母这样时时刻刻在念, 有一些母亲甚至于在秋冬之际,因为气温的变化特别大,可能刚睡的时候跟半夜差了三、四度都有,所以他怕孩子踢被子,可能
半夜会着凉,所以母亲都盖得特别薄,为什么?到半夜的时候冻醒过来,然后赶快去帮孩子盖好被。我在讲这一段的时候,很多的母亲都点头说,她就是这样,还不是只有一位母亲这么做,所以母亲连在睡觉的时候都在想孩子。 所以当我们早上起来去跟父母问安,「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有睡好吗?」父母一看,你这个额头都发亮,代表睡眠充足,昨天有睡好,他一看很放心。然后你一大早就懂得跟他问安,他的情绪很愉快,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哪有比孩子孝顺更能让父母欢喜的事,所以你这么一问,父母就知道你睡得好,不会替你操心。下午回来家里赶快再跟父母问安,父母一看,今天精神也挺好,代表在学校学习有认真,在学校也没跟同学发生冲突,所以看了他也很放心,所以我们只要早晚问安就能让父母减少很多的担忧。所以我们做子女的,在经济上,在很多生活上,还没有能力去帮助父母,所以我们为人子最起码要做到减少父母的担心。
我这么一引导完之后,这位老师就说:蔡老师,你的中国文化学得还不错。他就没有继续批评这句话是糟粕。他这么一说, 我们马上说:没有没有,您过奖了。当然我的屁股没有翘起来, 人家一称赞,你可不能就忘了。结果这位老师很厉害,他这么一夸过我,马上给我一个回马枪,直逼问我,他说:蔡老师,你自己都没有做到。因为他知道我是离乡背井在海口推展中国文化, 他说:你自己都没做到「晨则省,昏则定」。我们读书人最怕别人说我们说一套做一套,最怕这个。他这么一问,其实我也不紧张,我就接着跟他说明,我说:假如现在我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我妈妈会骂我,她说你不知道长途电话很贵吗?所以我们求学问不能学呆了,要很灵活。 我们早晚问安最重要要让父母安心,你早晚问安让父母在那里担心你花那么多钱,那就跟本质背道而驰。所以我们是成人了,真正能让父母安心的绝对不是你一天打三通电话、五通电话。最让父母安心的是什么?是你的道德学问、为人处事能真正让他信得过,那才是真正不让父母操心,所以要重本质,不能死在形式上。当然从小懂得早晚问安,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习惯。所以本质是一样,是对父母的关怀,是让父母不担心,但是在做法上可以因人而异。所以我是固定一个礼拜打一通电话回家,我母亲在那个时间,她可能听到电话响就感应说这是我儿子打的。每个礼拜打,有时候太想妈妈了,三天给她打回去,她会有意外的惊喜,她说才三天你就打回来了。所以这个就是说我们要抓住它的本质去活用圣贤的教诲,才能够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生活状态当中,把它运用得很灵活,把它发挥得让父母欢喜,让所有接受我们的这些亲友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一种厚度。好,我们接着看下一段,诸位朋友念一下,预备起:
【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甚至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均未改变,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渐把它废除掉,这一直占主导地位领导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 好。传承四千多年而不坠一定有它的道理存在,我们现在要来了解这个道理。我们翻到第二页看到有两行字,涵盖了圣贤教诲的重点就是「道」跟「德」,「道德」。什么是「道」?我们把这一行字念一遍,预备起:
【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是之谓道。】 好。『大自然运行法则』,只要是在这个大自然当中的万物都有它遵循的正道,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有遵循的正道。我们看看太空里面的星球,它运转有没有固定的道路跟轨迹?有,所以星球有它运转的轨迹。假如九大行星,今天刚好海王星说,我不要照这样转了,我不干了,我要转九十度,行不行?假如它转九十度,可能某一天新闻报导,两颗九大行星撞了。所以星球有它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有它的正道,所谓伦常大道。

#14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0-31 10:10:34 引用
中国的「道」就在人与人的相处学问当中,叫「伦常大道」。哪五伦?我们来看一下,「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是五伦,伦常大道。当这五伦能够走得非常的正常,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则,那这五伦就没有冲突,五伦和睦相处。当这个五伦都没有遵从大自然的法则,都没有遵从圣贤教诲,这五伦关系会怎么样?会起冲突,会磨擦。所以现在我们的五伦关系是运转得很和乐,还是常常磨擦,常常冲突?现在的社会现象是怎么样?常常都有冲突。所以我们看夫妻关系冲突了,父子关系冲突了,而且不是小冲突,现在父杀子,子杀父,常常都有见闻。再来,君臣关系怎么样?现在也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常常都有员工把公司包围起来。请问包围起来,他们有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有没有?现在人做事没有理智,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到最后都会是两败俱伤,所以人确确实实缺乏理智,缺乏圣贤教育。 我们看一下,现在兄弟处得好不好?很多父母往生了都还没有入土为安,兄弟已经为了财产就吵起来。朋友现在也缺乏道义,现在人与人当中真正是缺乏信任,所以人现在内心安不安心?不安心。所以这个五伦关系现在确实是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迹,偏离正道了,所以要赶快把它拉回正道来,不然偏得愈久, 到最后可能就会回不来了。一回不来就是我们刚刚说的,什么到了?末日就到了。 好,诸位朋友,我们来看一下,这五伦关系哪一伦最重要? 这位朋友说父子。
问:还有没有?
答:夫妇。
问:你们怎么这么厉害?
答:老法师讲的。
原来是师出名门,果然是有来历。夫妇关系。一个家庭就好像一个细胞,一个社会就好像一个器官,所以每个家庭都健康了,这个器官就健康,而家庭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夫妇关系。那很多人说父子关系,我说没有夫妇哪来的父子,没有结婚会生孩子吗?所以这个顺序是先有夫妇关系而后有父子。 当一对夫妻相处和乐,他的整个家庭气氛就特别好,孩子在这种和乐、充满爱的家庭里面成长,人格很健全,人格就会健全。相反的,假如这个家庭从小父母就常常打打闹闹,骂来骂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内心会充满恐惧,而且常常觉得没有被关爱。这个情绪一起来,内心就会觉得很匮乏,所以就常常没安全感,所以抓到东西就想控制,想占有,当这样的心态一形成的时候,他一生常常都会很痛苦,很没安全感。所以很多在吵吵闹闹的家庭里面长大的孩子,有时候就很想早早离开家庭,结果就去找一个男人嫁了。嫁了之后,问题有没有解决?可能会更辛苦,因为她没有具备判断好对象的能力,他只想着赶快离开家,我就能幸福。结果一离开,从这个家又入了另外一个家,而她都没有具备如何当好太太、当好妈妈、当好媳妇的这些经验跟资格,所以很可能下一步走得会更艰苦。所以夫妇关系处好对孩子一生人格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现在现实的状况我们也要理解到,现在离婚率特别高, 所以很多的家庭目前都已经处在不健全的状态。这种状态能不能把孩子教好?比方说现在是妈妈带孩子,能不能把孩子教好?这个值得我们去面对人生的这个情境。我常常说,人生不是你一生出来统统是一盘好棋给你下,那看不出你的功夫。人生应该是你的这一盘棋很不好走,但是你每一步都能下得有声有色,这才显出你的功夫。所以人生不要怕跌倒,只要你肯站起来,你的孩子会看到你的诚心,会看到你的勇气,会打从心里对你这个父亲、对你这个母亲产生敬意。我有几位很优秀的同学,他的母亲跟父亲在他小时候就离开,他们都是母亲带大的。而母亲不只要工作,供他们的整个工作所需,还点点滴滴陪伴他们成长,所以他们从小对母亲就充满感谢。所以我这几位同学工作一稳定之后, 都叫他的母亲,「母亲退休吧,我们来奉养你就好」。所以人生不怕跌倒,更重要的要勇敢站起来迈向前去,一定可以把人生的劣势转成人生的一个圆满的道路。所以我们认知到夫妇关系的重要之后,可以理解到孩子跟父母在这样的气氛当中成长,关系就特别好。
我记得我跟我父亲相处的时候,都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的父亲很严肃,但是从他点点滴滴对我们的付出,我们又很能感觉到父亲很爱护我们。所以中国父母对儿女的爱护绝对不是抱一抱,然后跟他说「我好爱你,我好爱你」,不是这样。中国的父母都是点点滴滴在生活当中去关怀,去帮助。我记得我父亲有时候晚上的时候他会找我过来,他说「来,我们去百货公司逛一逛」。我父亲就骑着摩托车,我就坐在后面,我都觉得那个时候我是很幸福的人。抱着我父亲,我可以感受到他肚子的温度,然后那个温度也让我的心很暖和。所以父亲虽然威严,但是也要常常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很关心他。 所以我都建议我们很多男性朋友,我说你陪孩子不是叫你每天都要陪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因为很多工作不允许他有这么多时间,但是你只要有心,每天十分钟就好,十分钟困不困难?不困难。所以我说你每天十分钟给你的孩子讲八德故事,每天请出几百位圣贤人教导他,他每天会很高兴去上学,而且头会抬得很高,走路很神气,去跟同学讲,我爸爸昨天又告诉我两个德育故事,你们要不要听?同学还围过来听他讲故事。所以你每天不间断讲故事给他听,陪伴他,他可以很直接感觉父母对他的一种关爱,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心做,你的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所以父子就亲。当父子亲了,他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所以他出社会之后,只要遇到肯提拔他的这些长者,他对人家的感恩之心就油然而生,所以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是有它的道理的。 然后夫妻和顺,兄弟姐妹互相照顾。所以我要出来推展中国文化的时候,我的二姐就告诉我,她说「我每个月给你两千块人民币,你放心去做」。所以兄弟姐妹感情特别好,兄弟姐妹懂得互相照顾,互相支持,出来交朋友自然而然就懂得关怀别人,就没有问题。好,我们今天课程就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15 天使心语 | 只看他(她)
2007-11-02 02:11:41 引用

这里好温心也大家好

#16 心意 | 只看他(她)
2007-11-03 01:11:44 引用
以下是引用天使心语在2007-11-2 10:47:41的发言:

这里好温心也大家好


   这里是温心,天使心语好

    

    
#17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1-04 09:11:38 引用
问好两位朋友
#18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1-04 09:11:34 引用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五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檔名:52-115-05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昨天课程提到的是五伦关系, 所谓伦常大道。我们今天的课程就要深入伦常大道来了解,我们应该怎么样在这个五伦关系当中相处得非常和睦融洽。 昨天提到五伦关系是「道」,那什么是「德」?在我们讲义当中对「德」做了一个解释,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 不踰越的去做人,这就是「德」。当我们顺从父子关系,不踰越的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分,孩子的本分,这个人就是有德行。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 我们看五伦关系的第一伦,「父慈子孝」,诸位朋友,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不是,它是一个天然秩序。一个父亲,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去规定你要对孩子很慈爱?没有。当为人父者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不自主的对孩子就是无限的慈爱跟关怀。有没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然后心里就想着,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有没有这样的?都没有,只想着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的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所以我们看小孩子开口闭口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一种亲情是自然的。我们现在看一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为什么自然的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 父慈,如何慈爱孩子?这个就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可能就不是我们想象中这个样子,所以当父母要不要学?要。所以不只学为人师,还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你教育他的方法错了,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很多母亲说,「父之过」,所以跟我没关系,这个「父之过」就包含了父母在内。
我常常会问朋友,我说你们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 很多家长被我这么一问,突然都愣住了,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好像孩子一出生就忙着照顾他,一晃五年、八年都过去了, 从没想过什么是教育。有没有朋友说说看,您觉得什么是教育? 今天假如您走在乡间小道,刚好看到一位农夫在种田,刚好在收割稻穗,我上个礼拜到厦门去讲演,农田刚好在收割。你跟农夫说,请问怎么种田?他会不会跟你说,你给我一个小时,我想清楚了再告诉你?他会不会这样?不会,他不用再打草稿,为什么?因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是他最熟悉的事,所以他很清楚。 诸位朋友,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干的是什么事?是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都干了七年、八年,甚至有的干了十多年,人家一问「什么是教育?」我们能不能答出来?每天在干的事答不出来,那孩子这一亩心田,我们在这七、八年来到底种下了什么种?这个种是好种还是不好的种子?其实七、八年来,这些种子有没有开始发芽?有没有开始结果?有。我们不知道种下去了是好种、坏种,但是它会不会发芽?它会不会结果?照样结果。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他的孩子十多岁了,我看到他们的脸上都写了哀怨、忧愁。真的,孩子的行为,他们已经很难去掌控,去扭转,所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把一个孩子教好」,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 现在整个父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一个字,诸位朋友,哪一个字?「宠」字。十月十九号深圳特区报,有一对夫妻亲自去找报社,然后把他孩子一些对他们很不孝的行为报出来,为什么他要报出来?因为他要给往后为人父母的人有所警惕。他就提到, 因为他们夫妻算是晚来得子,所以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连学校幼儿园老师跟小学老师一直反应,你的孩子一些行为已经很偏颇了,很无礼了,自己的父母还替孩子找借口,说他以后就好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以后就会变好,甚至于还听算命的说,这个孩子到十五岁就会变好了,然后十五岁以前都不好,有没有这种戏可以上演?不可能。哪有你孩子突然一觉醒来,从不懂事瞬间变懂事,那个只有在梦里面才有可能发生而已,在现实状况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他宠坏了,所以现在孩子要娶老婆,要把他们夫妻赶出他们的家,所以宠孩子,他一定不孝。
在汕头有一对夫妻生了六个儿子,他们大了之后,给他们买了六间房子,娶了六个老婆,一个人一个,然后他们夫妻没有地方住,为什么?六个孩子都不让他住。所以这样的夫妻一辈子辛不辛劳?辛劳。要赚六间房子,那可是日夜都是在工作,在拚搏,结果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结果大儿子在猪舍旁边建了一个木屋给夫妻去住,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了, 就对他们夫妻讲,你要告你六个孩子。诸位朋友,要不要告? 「居家戒争讼」,「朱子治家格言」说的,家庭最忌讳的就是告上法庭。「讼则终凶」,一告上去了,家里家风一定败坏,不会有好下场。我们来想一想,真的告了,法院判六个儿子要扶养这一对老夫妇,每一个儿子轮两个月。他在大儿子那边坐下来,他的媳妇说,拿去吃,赶快吃,我要收了。他每天过得心惊胆颤,本来还可以活十年,到最后每天压力很大,细胞病变,可能三年就得癌症了,癌症是心理压力很大,很容易得癌症,所以这样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确确实实,当人生走到这个下场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无奈。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你所有的事情统统一手揽,统统替孩子做,做久了之后,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都是应该的,替我买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应该的,是不是?所以是做了要死,然后一点功劳都没有。所以现在很多的小孩,七、八岁,讲出来都说,我爸爸的那些遗产都是我的,恐不恐怖!
我有一位长辈姓卢,卢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讲,他说「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所以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我要成立一个公益的基金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你只要努力念书,认真学习,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所以让孩子从小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所以他的孩子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 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他的经济很不错,但是给孩子的这些费用抓得特别紧,因为知道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现在这句话不灵了,一代都撑不了。因为以前还有圣贤的根基, 整个家庭、社会都还有一种节俭的美德给孩子从小看。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要出国留学的时候,告诉他的儿子,他说「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自己解决。然后你假如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这个叫丑话要讲在前头。因为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刚好这个儿子留学完之后准备回国,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妈妈,跟他妈妈说,「妈妈,我钱不够了,根本没办法坐飞机回来」。结果他妈妈一听,隔天一大早,马上带着钱要去汇款。结果这位卢叔叔马上就跟他太太说,「等一下」,然后把他夫人叫过来说,「孩子一有问题,妳们也不分是还是非,心马上就慌起来了,他一句话就把妳们搞得心情起伏很大」。他就叫他太太坐下来,「来,我算给妳看,我们给他的钱刚刚好可以买飞机票回来。儿子为什么跟妳要钱?因为他知道他一回来,我一定不给他钱,他的生活一定会非常拮据,所以希望留一手,还可以有空间缓和一下,不然会喘不过气来」,所以就跟他太太说不可以汇。结果儿子打了两、三通电话,都没汇到钱,后来乖乖的就飞回来。结果这位父亲马上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这个家不给你住了,自己先出去自力更生。诸位朋友,你假如当父亲,你做得出来吗?这个是不是慈爱?我们接着看看:
这个儿子因为从小被这样的父亲磨炼,自己出去找工作,董事长亲自面试,而且是一个连锁性的教育机构,结果本来这个下午有五、六个人要面试,面试到他的时候,后面的人都没面试, 董事长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谈的过程跟他说,你不可能是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企画案。从小被父亲磨炼。结果就从企画案的内容一一的问他,他对答如流,后来董事长给他一句话,他说「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他惜你的才华。所以当孩子有这样的德行跟能力的时候, 他已经立于不败了。 而在经济上,卢叔叔都没有再支持他的孩子,但是他有去交代他孩子身旁的这些长辈,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而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是曾经他的父亲待过的公司。因为这位卢叔叔的工作,他是专业总经理,整顿完一家公司,比方说两、三年之后, 他帮人家整顿好就还给董事长,他自己就离开那间公司。但是他本来这些公司的一些年轻的职员都会跟着卢叔叔学习,这位卢叔叔也很愿意栽培后进,所以每个礼拜天,都陪他以前曾经待过这些公司里的年轻的职员一起爬山。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只要他们有什么问题,他都会给他们一些指导,所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他的儿子都很熟。 所以卢叔叔就交代他们,他说「我儿子假如撑不下去,跟你们借钱」,你看他都算到了,「跟你们借钱,你们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过两千块」。所以第一个月,他儿子确实撑不下去,因为房租很贵,所以就跟其中两位长辈,一位大哥哥,一位大姐姐, 各借了两千块钱。卢叔叔交代说,「他跟你说哪一天要还你,你一定要打电话去跟他要」,所以后来真的那一天,他都还给这两位长者。还完之后,从此以后没有再借过钱,所以他的孩子撑过来了,能力就磨出来。 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但是你懂得磨炼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真正要细细去思考。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而这个爱是要理智,不是情感, 情感之后就变宠,就变溺爱。
诸位朋友,儿子不能宠,还有谁不能宠?谁都不能宠,宠坏了就不行。先生能不能宠?先生宠坏了,到时候妳在家里孤枕难眠独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连忘返,都不知道要回家,所以先生也不能宠。在夫妻相处过程当中,该给先生建言的,我们一定要建言他,要提醒他,不能让他肆无忌惮的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当然夫妻之间沟通要好,也必须建立在彼此的信任当中。比方说为人妻,我们平常自己要把家里的事做好,把我们的本分做好,先生心目当中就会对你很感谢,很信任,这个时候你给他的劝告, 他就很容易接受,他就不容易偏颇。所以我们说女性要相夫教子,相夫就是该给先生提意见,该规劝的时候绝对要规劝,所以先生不能宠。 太太能不能宠?闽南话说「宠某吵闹」,就是宠了太太之后,她有事没事就跟你一哭,二闹,三上吊,你在公司上班坐不坐得稳?每天想着我太太今天不知道又要舞出哪一出戏出来,所以心里就不踏实。所以家里假如不安,事业一定做不起来,所以太太也不能宠。当然娶太太就要先娶好,不然你结了婚之后才来头大,那就很麻烦。所以娶妻要根据什么?要娶她的贤德,所以说贤妻、贤妻,要娶「贤」。
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诗经》,这么重要的经典第一篇文章是什么?提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是很重要的一本经,但是它开篇为什么要取这一篇「关雎」?中国的四书五经都是讲人生的大道,为什么开篇是「关雎」?跟我们昨天讨论的结论是一样的,五伦关系哪一伦最关键?「夫妻」,所以「关雎」提的是找对象的原则。 我在一间中学演讲,我就问什么叫「窈窕淑女」?有一位女同学举起手来说,就是身材非常姣好的女性。圣人的意思传到现在都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有责任要为往圣继绝学,从哪里继?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先教正确。所以你现在有儿子的时候要告诉他,娶妻要娶什么?贤德。 「关雎」里面,为什么要举关雎这种鸟类?这都有很深的含义。因为关雎这种鸟类找了一个伴侣之后,终生不换,非常守节,这个男女当中都有道义,有恩义。为什么要用关雎来叙述夫妇之间的道义?因为我们知道成人最贵的、最重的是什么?是他的面子。所以你直接告诉他说,你怎么对你太太这么不好?妳怎么对妳先生这么不好?他(她)马上恼羞成怒,你(妳)管我这么多干什么!所以中国的《诗经》利用比喻的方法来提醒你,来点醒你,告诉你连鸟都知道要忠于牠的伴侣,那我们当人更应该忠于我们的伴侣。所以意思就是告诉你,我们人可不能比不上鸟,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真正明白了,一听就觉得惭愧,我们可不能连鸟都不如。但是不肯接受的人,用这样的方法提醒他,也不会跟他结冤仇。所以懂了就懂了,就能够去反省。 而「关雎」后面有两行内容提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一种植物,是专门在祭祀祖宗的时候要采来祭祀。诸位朋友,荇菜都是谁去采?都是媳妇去采, 媳妇采来祭祀祖宗,这个意义非常深远,所以汕头有一句话说, 「儿子孝,不如媳妇孝」。因为这个媳妇很有贤德,当她采着荇菜去祭祀她们家族的祖宗,祖宗在天之灵一看,这个女子有贤德,我的家族可以旺几代?最少可以旺三代。但是相反的,假如这个媳妇没有贤德,采这个荇菜,祖宗在天之灵都要掉眼泪。所以说娶一个好媳妇旺三代,娶一个不好的媳妇败三代,所以娶妻要注重贤德。
最后提到女儿也不能宠,你女儿宠坏了,她嫁到人家家里怎么样?搞得人家鸡犬不宁,三天两头闹情绪说「我要回娘家了」。结果她一跑回娘家,这个岳父(丈人)还把他的女儿怎么样?「来,回来没关系,爸爸给妳*」,这样对女儿好不好?好像是很宠爱孩子,事实上把女儿一生害了。一个女儿嫁到一个新的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定有一段适应期,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
#19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1-04 09:11:08 引用
问:所以这个时候最要修的功夫是什么?
答:忍。
这个功夫没修好,人生很难走。所以中国字很有智慧,诸位朋友,您看这是会意字,一个心跟一把刀,所以忍要忍到什么境界?刀子挂在你的心头,你都能够如如不动,都能忍受。这不是真的拿一把刀在妳心上,就是说假如妳的先生用非常尖锐的言辞攻击妳的时候,妳也能够先忍下来。
问:为什么要忍?
答:忍一忍,海阔天空。
忍一忍,海阔天空,来,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我曾经在讲演的时候,有一位母亲说中国文化很不错,不过这个忍字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她在叙述这一段话的时候,眉头都皱起来。我就跟她说,妳这种忍法,保证忍到火山爆发,而且一爆发之后,以前所有忍的功夫,前功尽弃,所以忍不是压下来,这种忍迟早出问题。忍是带着明白,带着宽恕。比方说先生一些生活的习惯, 是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不是。妳看了很明白,那是他成长过程养成的一些习惯,妳跟他的沟通也要慢慢的让他这些习惯去转变,哪有可能一下子就把它扭过来。所以妳带着明白,带着一种宽恕、宽容,那夫妻之间就会彼此忍让、谦让,所以这个要忍得明白,要去宽恕。 再来,要忍的为大局着想,什么是大局?家庭和乐是大局, 孩子的人格成长是大局,所以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对孩子有没有影响?影响特别大。当夫妻常常吵架,孩子的内心不会很安定的,都觉得很恐慌,所以很多夫妻一吵架,小孩马上哭得很大声。有一对夫妻刚好吵起架来,一个小婴儿一岁多,刚好在旁边,哭得特别大声,他们夫妻一听到孩子哭那么大声就停下来没吵,就看着孩子,结果那个孩子两只手比这个手势,比叫他们*近,结果夫妻两个头跟头碰一起的时候,孩子就不哭。所以你看才一岁多的孩子就能感受到吵架是不好的,要相亲相爱才好。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成长的大局着想。 所以教女儿不能宠爱,要告诉她,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嫁到夫家去,一定要多看、多听,然后少讲。到一个新的环境去, 开始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人家会觉得很不能接受,还没有融进去,就可能造成排挤。所以这个道理不只是做媳妇的人要懂,我们每一个人到一个新的公司,到一个新的团体,也都要记住,多看、多听、少讲,还有一点,多做、多付出。你多做,多付出, 因为你都多看、多听,所以不会乱做。所以你每一个付出都是这个家、这个团体所需要的,慢慢的他们对你就会愈来愈信任,到最后你讲的话,他们都很能接受。 我也没当过媳妇,这个道理我怎么会懂?这个道理是从我母亲身上发现的。诸位朋友,您猜猜看,我母亲讲话忍了多久才开口?依我的观察,将近二十五年。等公公、婆婆对她都没话说, 因为小叔、小姑小时候,我母亲的薪水还供他们念过书,所以一个媳妇量愈大,晚年的福愈大,所以我母亲很年轻就退休了,公公、婆婆对她很好。孩子因为她当榜样,也没有很差。小叔、小姑常常会想到小时候,高中时候还是我的大嫂拿钱出来,甚至于他们去考高中联考还是我母亲陪他们去考,所以量大福大。忍了二十多年了,所有这个家庭、家族里面对她的信任都很够,这个时候讲话就有分量。所以忍的功夫对我们一生,对一个为人太太的人,至关重要。
在媳妇之道当中,我刚好在小时候曾经看过一幕,小时候没看懂,哪一幕?我的外婆到我们家的次数,十只手指头都算得出来,很少。但是每次我的外婆到我们家来,一进门还没坐下,她就牵着我奶奶的手说,「我这个女儿手脚最慢了,我这个女儿嘴巴都不甜,都不会说好话」,就开始一直数落我***缺点,就一直讲。结果讲了差不多好几个之后,一坐下来,变成我奶奶开口,「这个媳妇好。」「好在哪里?」「做事很认真。」就开始夸我妈妈。我那个时候才七、八岁,看得头都懵了,看不懂。现在自己搞教育了,突然觉得这是人生很高的智慧,人情练达的功夫。缺点要自己讲,把好留给别人说,所以自己的女儿坏要自己讲,把优点让自己的婆婆去夸。所以确确实实人与人当中的学问、哲学有赖我们细细去体会。 所以「宠」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因为宠了,产生了哪些问题?这个我们要搞得很清楚。 在中国最有名的一篇教育哲学,叫做《礼记.学记篇》,这一篇教育哲学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但是很多中国人没念过。而这几千年的教育哲学当中所提到的理论,都是近代西方人才提出来,而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就传下来,然后西方的人还把这些理论拿来盖章说,这是我发现的,我版权所有,这个理论是我发明的。可不可以怪他?也不能怪他,因为他没有看过中国这篇《礼记.学记》。相信他看了之后会觉得怎么样?会脸红就有救了, 会很惭愧。为什么老祖宗承传这么多高智能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标榜自己?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很好的美德,谦卑。而我们老祖宗当中最重要的圣人:孔夫子,给后代所有读书人做了一个好榜样,孔夫子说他一生「述而不作」,夫子说他一生都是阐述古圣先王的教诲,绝对没有自己创作,所以夫子说「述而不作」的这个榜样承传了几千年。所以「版权所有」不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一种态度。
中国留名青史的读书人都是用他一生所积累的智慧写成文章,希望能够利益后人,希望能够让后代子孙的人生不要走太多的弯路,这是他们创作文章的一个存心。所以我们面对古圣先贤这些教诲,你一定要非常恭敬去读,那些文章都是他们一生的智慧。 《礼记.学记》里面对于教育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教也者」,教育是什么?「长善而救失」,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这句话已经把教育最重要的两个主轴抓出来。我们刚刚提到的,把孩子宠坏了,宠坏之后他会形成很多的过失与坏习惯, 叫「失」。坏习惯跟过失怎么办?诸位朋友,要赶快救,等不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没有学坏,也没有学好,有没有这档子事?绝对没有。一个人的学问就像逆水行舟,当你啥事都不做的时候一定往后退。 我们有老师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他觉得一天没有好好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就让他感觉一天就退。所以他有这个体会, 他说我的孩子连寒暑假,我绝对都不放假,绝对一天一天都要教他,这是明白的家长,明白的老师。为什么?他已经洞察到这个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断能力不赶快扎下去,这个染缸一袭卷来就被染上去了。所以他有这一份警觉性,那是他教育孩子的敏感度。所以长孩子的善,救孩子的过失,是刻不容缓的工作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方面必须赶快救他的过失?哪些坏习惯要赶快导正?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要先从改过下手。
问:有没有朋友说说看,现在的孩子有哪些问题?
答:骄傲。
问:好,还有没有?
答:自大、自我。
自我讲得太好听,很多名词都是西方传过来,让你看了有时
候都没抓到重点,其实讲白了就是自私。
问:还有没有?
答:没礼貌、很贪。
很贪,贪心,他什么都想到自己,哪有不贪的!
问:还有没有?
答:不孝。
问:还有没有?你们不要客气,尽量讲。
答:懒惰。
我常常会接触一些家长,因为我们在海口是一个国学启蒙中心,都是针对孩子的教育在办一些课程,很多家长,孩子有一些状况,他会到中心跟我们一起讨论。每次来的时候,还没进到办公室,坐在沙发上,才从门口把他引到中心里面来,一路上他就开始讲,「我儿子又自私,我儿子脾气又大」,就一直差不多讲了五分钟,讲完之后,我怕他太口渴,我赶快倒一杯水给他喝, 「来来来,先喝一杯水,我们坐下来慢慢聊」。当他都讲完他孩子的问题之后,接着我就开始问了,我说「你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我看他的表情觉得说,我活这么大,好像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突然接不上来,一脸瞠目结舌,很惊讶,我怎么没想过。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你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这个世间医生有两种,一种是医人家的身体,一种是医人家的思想观念,而老师跟为人父母就是医孩子的思想观念。所以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观念错误的根源在哪?你每天只是在那边看那个结果而已,每天在那里干著急,干烦恼。所以一定要把那个种下去错误的种子拿掉,然后种对的下去,再过个两年、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就结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用理智去把原因找出来。
所以我就跟家长说,孩子很自我,这是一个中心问题。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会傲慢,只要我要的东西就不给你。会懒惰,会不孝,那他想都想自己,怎么会想父母!所以根源还在这个,「人生的根本态度是自私,还是替人着想」。这个时候我会跟家长说,我说我们回到孩子的小时候,他一、两岁的时候,刚好跟爷爷、奶奶,还有你们夫妻俩一起吃饭,请问你第一口菜夹起来先夹给谁吃?有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我每次这么一讲,底下那些妈妈都笑成一团,我也不知道她在笑什么。「大学」里面有一句话,「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事情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你为人子之道就错了,你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所以夹菜夹错了,孩子的孝道建不起来,所以先后顺序特别重要。而人懂得先后顺序、轻重缓急是有智能才行,所以要学。 「但力行,不学文」,你不学圣贤的文章,会「任己见」,会只随着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昧理真」,就做错了。所以菜一夹起来,「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都帮他夹满了。谁的菜都满满的?孩子的菜都夹得满满的。所有的家人都必须替谁服务?替孩子。所以什么产生了? 小皇帝出来了,小公主也出来了。中国俗话讲「伴君如伴虎」, 侍奉皇帝就像侍奉老虎一样,随时怕牠吼叫起来,所以小皇帝的脾气特别不好。现在十个孩子几个脾气不好?七、八个都跑不掉。所以有没有找到原因? 当你这一口菜是夹给自己的父母吃,孩子一看到你的孝行, 一个人好善好德的心是天性,所以他一看到你这么孝顺父母,孩子打从心里生欢喜。我记得小时候,冰箱打开,我的父母拿出水果来,先给谁吃?假如他先拿给我吃,现在我就不能站在这里跟你们讲课,我一定变成败家子。真的,我是很容易变败家子,因为我是长子,又是长孙,又是长曾孙。我记得小时候三、四岁去扫墓,跪在我曾祖母的坟前,一看到那个墓碑上第一个名字居然刻着我的名字,我突然肃然起敬,所以对于自己的家族就有一种使命感。我是长孙,所以我是三千宠爱于一身,假如我的父母用错方法教我,保证现在我没有办法站在这里了。
所以因为拿对了,我们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 内心会很欢喜。所以当我们的身高,当我们的力气,有资格去开冰箱的时候,拿出来就先给爷爷、奶奶。我们拿过去的时候,爷爷、奶奶非常欢喜,摸摸我们的头,我们也很满意,他也很欢喜,这个叫大家都欢喜。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让家庭和睦、和乐。 所以我们从根源上找到,当我们从小教孩子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他也不会贪心。有一次我们有七位老师坐下来研讨功课,有两个孩子在房间里面玩,刚好拿了一盒饼干,有十块饼干,结果发下去九块,还剩一块。因为那个饼干特别好吃,所以这个孩子吃完之后就跑出来,他说这个东西很好吃,请问还有没有?我们就拿给他看,也没讲话,就比剩一个。这个孩子拿起来之后,他就说这一个要拿给蔡老师吃,他不只没想到自己,还知道这边的老师要先拿给哪一位老师吃。
问:所以你看,他会不会自私?
答:不会。
好,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20 楼主 佛心儿 | 只看他(她)
2007-11-04 09:11:31 引用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六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檔名:52-115-06
诸位朋友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教育的二大主轴,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一定要非常的了解,一个是「长善」,一个是「救失」。刚刚提到救失的问题里面,我们了解到孩子小的时候,假如我们处处都只为他着想,处处就是要满足他所有的需要,他就只会想到自己,而没想到别人。所以他自然就会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比较自私他就不懂孝顺,不懂替人着想。所以我们要把根本原因找到,才能把问题慢慢的解决掉。
假如孩子现在已经七、八岁了能不能来得及?甚至于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来不来得及?这确确实实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在杭州演讲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七十岁,我们上课上到第三天,这位老先生走到我们前面来,他说:蔡老师,我七十岁才来补这个孝道的课。他自己听了也很欢喜,但是也有遗憾,七十岁才听。有一个高中女孩她听完课之后,每天回家都有很大的变化,到了第五天课程结束之后,她的阿姨觉得她变了一个人,所以马上坐了车子赶到我们上课的宾馆去。结果我们已经离开了,她的阿姨不死心又问到我们住的电话,打电话去,她说:中国文化居然可以在短短五天之内改变一个高中生,她觉得这个力量太不可思议。所以她有小孩要送给我们教,她自己的孩子。我们说我们的老师都来自海口跟深圳,她说没关系,我送到深圳去。她效法古人要千里寻师。不过最重要的,影响孩子最大的还是父母。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是父母要先赶快学。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君子务本,你根本要找到了才能够本立道生!你为人父之道,你的家道才能架得起来。所以一定要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也是做孩子的好榜样。
好,我们刚刚提到孩子的过失,还有什么?傲慢。孩子的傲慢从哪里学来的?还有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都说,这个世界上你爸爸最聪明,真有这种人。这么一讲,孩子学到什么?傲慢。我们之前也讲到一个事例,孩子给他学一大堆英文,也没教他做人,带到长辈的面前开始说:我这个孙子多厉害,念英文给你们听。结果孩子答了好几个,突然问奶奶说:奶奶,那书本的英文怎么说?奶奶说:我怎么会知道?结果答不出来,小女孩说:奶奶,你怎么这么白痴?你看学知识跟技能而没有学德行,知识愈高愈瞧不起父母、瞧不起大人。所以你看三、四年级的孩子回到家里问妈妈一大堆,有一些常识、科学常识妈妈不知道,他会跟妈妈说:妈,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所以做人德行是根,要先扎,他才不会傲慢。我们为人父母警觉性要很高,不能无形当中长了自己孩子的傲慢。所以很多人都说孩子就是要好好的夸,有很多话不能讲错,也不能听错,夸总有个标准,夸什么?孩子会背英文你就说:你真了不起。他还真的觉得自己真了不起。所以这个夸能成就一个孩子,也能够害一个孩子。就像一把刀,你用对了,它可以帮你切很多东西;用错了,伤了自己,伤了别人。一个孩子有傲慢的时候会不会伤人?处处会让人家无地自容。
所以我在这个点上,傲慢,我特别谨慎。因为我曾经在澳洲求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差不多二十四、五岁,这么年轻就懂得学习圣贤学问。我一看到他就很高兴,后生可畏,马上走过去就说:这么年轻,真不简单就知道来学习,很好。我们认不认识他?还不认识,就掩不住自己的高兴,就大大的赞扬了他一番。结果过一个礼拜,因为我们住在一起,我看到他一些行为应该修正,当然因为我学过《弟子规》,所以我在劝他的时候也是「怡吾色,柔吾声」,态度也很好。因为我大他很多岁,我就跟他沟通这件事情。结果我才一讲他,他的脸马上变了,不好看。我马上言语收回来,劝到一半赶快煞车,不然可能两个人的交情还没建立就损害了。因为他在学校里面他属于晚辈,每个长辈看到他都说真了不起,现在就知道学习。夸到最后怎么样?好话听多了,一听到批评他的话马上受不了!
所以称赞人要针对他的德行称赞才不会有副作用。而德行的标准在哪?最简单的标准、最简单的纲领就是《弟子规》。当他对父母非常尽心尽力,你可以告诉他:你这么孝顺,懂得报父母恩。因为这跟他的性德相应,所以他会更觉得自己要更孝顺。当你走到他的房间里面去,他各种东西都摆得很好,这是对东西的礼敬,恭敬心。你可以告诉他:你这么摆,我们一看都赏心悦目,相信你平常在生活当中一定是有条不紊。你针对他的德行去称赞,他会更自我去要求、去提升。所以这个夸也是学问,要循着德行去夸才不会有很大的副作用。
刚刚又提到孩子礼貌的问题,有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见到长辈从来不打招呼,而且经书背得很好,但是对长辈都不打招呼。因为我们有课程跟家长做沟通、做探讨,其中我跟家长说:孩子一生能不能遇到贵人,我现在就看得出来。我常常跟我的学生家长这么讲,学生家长马上一听,眼睛怎么样?瞪得很大,耳朵都竖起来了。现在人特别现实,一讲到跟他有利的马上就专注起来。我说孩子能不能遇贵人绝对不是他要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才跑到观世音菩萨面前说:菩萨,我儿子就快要从大学出来,你一定要让他找到一个好工作,要让他找到一个好上司。每天去求有没有用?假如这样就求到了,那观世音菩萨不就被你贿赂了?那他还是圣人?所以这样做不如法。怎么样才是孩子一生能遇贵人的关键你要找到,就是孩子的礼貌,对长者的礼貌,对长者的恭敬。当他有这个态度,长辈一看到觉得这个年轻人不一样,因为他有恭敬就会有受教的态度。所以长辈跟他讲什么,他马上都点头微笑:谢谢你今天跟我讲这一段话,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他愈恭敬,这些有智慧的人、有经验的人就愈愿意提拔他。 所以这个礼貌对他一生能不能遇到名师、遇到贵人是一个关键点。我自己就是得利于这个礼貌,因为父母有教,得利于这个礼貌太多的地方,往后我举的很多的例子都跟礼貌有直接的相关。当我这么一讲完之后,这位孩子的家长就回去,也不知道发生什么事。隔天这个孩子到幼儿园来,差不多还有三公尺的距离,就对着幼儿园的老师说:邵老师,您好。这个老师还没回过神来,这个孩子居然向我问好!还没回过神来。突然脑子里想到,这个孩子昨天晚上绝对不是练钢琴,绝对也不是练英文,昨天一晚上练什么?练鞠躬,练礼貌。所以孩子很多的行为都不是他的问题,是谁的问题?是父母有没有重视这一些教导的问题。
其实孩子那么小很好教的。所以因为他父母知道厉害了,知道礼貌很重要,马上就改变。所以很多的家长都说我这个孩子从小就不问人,那是因为他还没有警觉到礼貌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有时候当我们接触到一些朋友,刚好有小孩的,我们也可以就这些观点给他一些建议、一些分享,很可能会改变他教育孩子的一个态度。
刚刚又有提到哪一些是现在孩子的问题?懒惰,有没有小孩一、二岁的时候你就觉得他很懒惰,有没有?孩子都是蹦蹦跳跳的。我记得我那个小外甥两岁多的时候,刚好有一天他母亲在擦桌子,结果擦到一半的时候母亲去做其它的事,刚好孩子就走过来,自己就开始擦了,自己擦了。因为孩子最强的能力是模仿, 你很勤劳,孩子会模仿你的动作;但是勤劳的父母不见得能教出勤劳的孩子,那还要教对方法。所以当这个孩子一跑过来,其实他会不会擦?他不会擦,哪那么厉害!他就在那里好玩一下,模仿模仿。结果我姊姊就跑过来,她说:小伟,年纪这么小就懂得帮***忙,真有孝心,好孩子。他一听要孝顺,很好。接着又跟孩子说:小伟,你下一次擦桌子一定要记住,这个四边的角也要擦到,假如你连四边的角都懂得把它擦干净,那你擦桌子是做得非常完美,一百分。这个孩子记住了什么?记住了做事的方法,同时也肯定了他的孝心,所以他同时学孝又学做事。 所以孩子任何一个情况都可能是你教导他的机会点出现。假如这个时候妈妈跑过来:你那么小别搅和了,妈妈擦就好。你这一只手给他推两次、推三次之后,他以后过不过来?就不过来帮忙。甚至于很多家长就说:你只要把书给我念好就好,其它的事统统不用管。「统统不用管」这句话就把孩子推到哪里去了?所以你看现在很多的太太为什么对先生颇有微词,常常都说先生的生活习惯很差。我常常会跟这些太太沟通,我说你别怪他,因为他从小这些生活习惯都没有自己去处理,一些工作家事他没有自己去做,所以他才会袜子脱起来就乱丢。你也就别责怪他,相夫教子要慢慢教。所以我们为人父母的人一定要把孩子教勤劳,不然你会把这个懒惰的习惯传给孩子,然后他这个懒惰的习惯还会害到别人,所以这种事不能干。很多的女性特别照顾儿子,然后都不让她孩子做事,可是她又常常抱怨先生很懒惰。但是她却又再创造一个会让下一个太太很痛苦的人出现。所以人要能够想得深、想得远,这特别重要。所以让孩子从小做家事劳动,他才不会懒惰。
我们刚刚提的是孩子的一些状况,而且都事出必有因,只要从因上,错误的因赶快把它断除掉,慢慢孩子的行为就会愈来愈好。除了「救失」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定要长他本性的善良,「长善」。诸位朋友,您觉得孩子有哪一些善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一定要从小赶快把他引导出来。哪一些善?这位朋友说孝,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这一句话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 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德的根本。所以孔夫子才说「夫孝, 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所以找到根本,德行才长的起来。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我们《弟子规》说的「父母呼,应勿缓」,所以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讲话对父母很冲?不可能。而当一个人对父母讲话都懂得恭敬,他这个态度一内化,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凊」,有孝心的孩子他懂得要去关怀、体恤父母,这个时候他关怀、体恤父母这种心慢慢内化,又能够转移到对其他的长者,甚至于他所有的亲人。所以孩子的关怀心、孩子的细心从哪里开始?从对父母的这一份孝心开始。然后对他自己的身体他也会爱护,因为他有孝心,怕父母担忧,所以「身有伤,贻亲忧」。我们有一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上写上: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了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所以当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养成很多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就不会,他会自爱,他会自重。 再来「德有伤,贻亲羞」,所以他有这份孝心,他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绝对不能让父母丢脸。诸位朋友,我们小时后最怕听到哪一句话?最怕听到别人骂我们「你真没家教」,这句话好像突然一听啥坏事都不敢干了,深怕丢父母的脸。所以孝心一开,他的善行就开了,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得不教。我常常说这个孝有很大的作用,不只是德行的根本,这个孝同时可以让你判断一个人好不好,我们人生当中什么时候要判断人?你要判断朋友,你要判断合作的伙伴,甚至于很重要的你要判断伴侣,择偶很重要。所以中国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男怕入错行也是要看对人,你要跟对人事业才有好发展;女孩子要找到好的对象,一生才有保障,不然一生都会很辛苦。那要用什么标准去看好的对象?其实孝道可以帮你找到好对象。
我们来看一下这边有没有还没有结婚的女同学?都结婚了。我常常面对很多女老师,她们都还没有结婚,那我就会请教她, 我说假如现在有一个男生,他追求你追求了三年,三年如一日, 你对他有求他就必应,从来不跟你说一个不字。假如你半夜因为很饿,饿醒了,你只要打一通电话给他,他一听到你饿了,马上二话不说,摩托车骑着就到你们家门口,把热腾腾的杏仁茶还是芝麻糊端到你面前来,而且是屡试不爽,这样对你好不好?很好。刚好他跟你求婚,但是你的长辈认识他们家里的情况,就跟这位女孩讲,说他不孝父母,你自己考虑考虑。我就会问这位女老师说要不要嫁?很多女孩子都开始考虑,会考虑一下。我说现在就要考虑一下,到时候真正遇上了当局者迷,你到时候就不可自拔了。现在就要确立好正确的理智才行。
那天刚好有一位女老师,她很喜欢看中国的古书,尤其看《二十五史》看了不少。所以我马上问她,她就说不嫁。我说你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她说对父母都不好的人,对别人好是假的。这是有理智、有判断力。因为没有孝心的人他一生有一个态度,正确的人生观长不起来,就是缺乏情义、缺乏恩义的态度, 缺乏情义恩义。那好的没有长,会长什么?有没有说好的不长, 坏的也不长,哪有这样的!好的没学到,一定学坏的。所以他的人生没有情义、恩义的态度,生起来的是什么?利跟害。诸位朋友,我们现在想一想,现在下一代的价值观是什么?利害!当任何一个挡住他利的人出现的时候,他会怎么样?不管他是太太, 还是父母,很恐怖的!所以为什么他能够锲而不舍,三年如一日追这个女孩,追这个老师?因为他看到这个老师年轻貌美,然后工作又很稳定,各种条件评估之后,不错,有利可图,他就全力以赴。
所以我说看人要看深一点,你看一个男人很勤劳,你就说真好,勤劳一定好吗?你要考虑他勤劳的方向在哪?很多人勤劳的方向不是为了奉养父母,而是为了他的名、他的利。有一个朋友她的先生住在外地工作,一回到家里不是先去看父母,先去看谁?还是看他生意上的伙伴,都是为名为利,重利者就轻道义。所以她自己做太太,她也很清楚她先生第一位不是父母,也不是她们,而是他的生意。这样的太太她会快乐吗?所以要看他的动机,要看清楚。他的动机假如只是为了利而已,那利是很*不住的,当你真正嫁给他,三年之后你帮他生了一个儿子,因为怀孕也好、养育孩子也好,对女人是最辛劳的,所以一辛劳可能脸上长出了好几条皱纹。结果他在工作上又遇到一个比你年轻貌美的,你从利变害,害要怎么样?害要铲除,这个动作太残忍了, 要铲除。
诸位朋友,我们从刚刚上课到现在,有没有人做了伤天害理的动作?有没有?有!每天离婚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欲令智迷。当这个男人欲望一来,他智慧就不见了,就忘记太太对他的这一份情义跟恩义,他就做下一生没有办法挽回的措施。但是我们要细细想想,他为什么面对这些事都没有判断力,都做出这些违背做人良心的事情?因为他没有被教什么?没有人教他孝,他的人生没有情义,所以根源还在什么?教孝道。你要让你的孩子一生真正懂得做人的根本,一定要教孝。你不教他孝,不只害了孩子,往后他为人父、为人母,又害了另外一个人,甚至于还害了下一代的思想观念。我们的思想观念会影响下一代,会一直延续,所以为人父母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 而当一个社会的离婚率愈来愈高之后,另外一个社会现象又会带动起来,就是犯罪率。因为夫妇关系对于一个家庭至关重要,是一个家庭的根本,当家庭离婚率愈来愈高的时候,它一定会带动社会的另外一个现象,就是犯罪率。这个我有去求证,我们有去请教监狱长,关进监狱里的孩子都是什么家庭状况?他说十之八九都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状况。因为家庭已经出现状况, 就更不可能给他很好的教育。所以孩子做人做事的根基就很脆弱,而这个社会又很染浊,一出去就很可能被这个环境引导到错误的道路上去。所以离婚率一定会带动犯罪率,犯罪率愈高,整个社会人心就没有安全感。所以现在有钱有权的人有没有安全感?没有。我在海口的时候背背包要怎么背?一定要跨过来这样扛在这里,而且包包一定要放在肚子前面。然后走路的时候要怎么走?走路一定要这样走,不然到时候一台车飞过来又把你的包包抢走。所以现在包包会被抢的很可能你是书记夫人,还是市长夫人也都有可能会被抢,所以犯罪率会让整个社会都不安定。犯罪率要下降必须要教什么?教孩子德行,教孩子孝道。能让离婚率下降,也必须教孩子什么?孝道跟德行,这才是根本解决问题。所以现在很多西方国家看到离婚率愈来愈高,拿着大把大把钞票去让每个要结婚的人要先上课,上了几天课之后就能够去结婚。几天课能不能有很大的效果?不容易,虽然他们确实有心,但是一个人要有恩义、要有道义,他有没有找到根本?德行的根本在哪?在孝。所以我常常跟我们的老师说,我说推展中国文化绝对不是只有为中国人,而要为全世界的人奉献这么好的智慧跟文化,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他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他们人与人中间的冲突,我们要有这个使命。
当然要去教别人以前要先怎么样?自己要先学好,你学好了,他们自然而然到中国来跟你学。我们看我们汉朝跟唐朝,这么多的国家来学,是不是我们拿着牌子去韩国招生?有没有?中国人不干这种事的,都是因为家庭社会太好了,外国人自己来学。所以我们有责任先从自己开始做好,进而能够去影响全世界人的人心跟德行。所以教孝是所有善当中最重要的一件工作。 那我们现在要来思考一下孝要怎么教,知道孝好,要开始落实教给孩子,孝要怎么教?诸位朋友您觉得?教育当中最省力的一个做法,身教,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她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应该就要去做到,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孝道还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刚好五一大假,她回到自己的家里,也遇上了她的生日。而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她也是用同样的态度,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因为刚好她的外婆也在,就请外婆坐,请爸爸坐,请妈妈坐。然后对着她的父母讲,她说: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今天是生日,所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跟母亲行三跪九叩礼。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她的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儿子刚好在旁边看,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他父亲按摩。你看我们有没有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都没有,而他只看到他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当中给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不由自主就觉得自己好像不做些啥好像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他父亲按摩。 结果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他说明年我生日我也要拜你们二个。所以最省力的是什么? 「以身作则」。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我们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水果拿出来给谁先吃?一定是先给父母吃,这个顺序不能再错下去了,一错再错,可能就很难!现在很多母亲、父亲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爸爸妈妈去睡觉了才拿出来。儿子赶快过来, 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你儿子吃得很高兴,只为我准备。这样好不好?保证这个儿子会学得很彻底,以后他买水果给谁吃?也给他的儿子吃,给他的女儿吃。所以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人自以为聪明,顺着自己的好恶去做事,偏爱私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就学错了。所以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第一个关键一定要以身作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一页 2/10 下一页
m.368tea.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