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妮夫妇和她的元泰茶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德国莱法州商品展销会”、“日本东京国际食品展”、“法国巴黎食品展”、“首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北京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大大小小几十场的展会上,都留下元泰茶业的身影。
有名茶也要有国际名牌
有外国人曾自豪的说:“数万中国茶企,抵不上一个立顿红茶。”据统计,世界上每秒钟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其年销售额目前已经突破28亿美元。
中国是红茶的故乡,武夷山的小种红茶是红茶的鼻祖。150多年前,福安的坦洋工夫红茶更是风行世界,在欧洲得到上层人士的追捧。而时至今日,中国却没有响亮的国际品牌。
中国茶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有名茶而无名牌。实施企业商标战略,打造中国红茶品牌,使之飨誉世界,重现历史辉煌,诚然是中国茶界的当务之急,也正是陈安妮夫妇孜孜不倦追求的红茶复兴梦想。陈安妮夫妇深知,要打造一个世界级品牌,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是基础和保障。为了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品质,元泰茶业先后在福建福安设立了千亩茶叶基地。2010年1月,又在福建省永泰县设立了现代高标准生态茶园。另外,积极与国内14个省区知名红茶厂家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供应量。
陈安妮谈及如何树立知名品牌时说:“经营企业贵在用心。这里的“心”是爱心、真心和良心。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要过关,价格要公道,服务要真诚,这是企业家良心,是品牌创优的关键,也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真爱”的体现”。
打造红茶中的星巴克
怎么做好红茶市场,陈安妮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欧洲有咖啡屋,日本有居酒屋,我希望在将来的中国,到处都有我们元泰红茶屋”。所以,她认为自己有责任,同时希望能够采用一种连锁经营的模式,像星巴克咖啡那样打造中国红茶屋。让更多的国人透过亲身体验,喜欢上中国自己的红茶,感受一种精致的红茶生活。
基于这种营销理念,2007年夏,元泰茶业在福州五一路开设了中国首家西式连锁红茶屋。红茶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英式红茶馆及意大利咖啡馆文化元素,建立特有的红茶消费模式。在这里,消费者除了能以不多的钱品尝到种类最齐全的中国红茶之外,还能感受独特的中国红茶休闲文化。如今,在元泰红茶屋品经典的红茶,听美丽故事,体会人生的种种感动,已成为都市生活新时尚。
“我们开红茶屋,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是要做高高在上的高价茶和高端消费,而是走平民化路线,让普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面对红茶市场“天价茶”“贵族茶”,陈安妮和她的元泰茶业依然秉持着一种淡然,携着一份复兴红茶产业打造民族知名品牌为己任的执着,不为利益所动,坚定前行……
世博会让世界了解中国红茶
让陈安妮没有想到的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个举世瞩目的舞台上,元泰茶业居然会成为福建馆的指定用茶及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中国名茶销售商。这是元泰茶业的荣誉,是社会各界给予元泰茶业的肯定,更是元泰茶业向世界展示中国红茶文化的良好契机。
为了更好地展示香袭百年的中国红茶的魅力,元泰茶业组建了“真爱茶艺队”,并精心编排了《真爱时光》茶艺节目。在为期半年,世博会期间,元泰“真爱茶艺队”的“茶模”们承载着复兴中国红茶的梦想,承载着“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中国茶道精神,以东方姑娘特有的热情和美丽,将中国红茶文化融进了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为生动、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注入了一派清雅之气。她们与中外游客在欢聚中沟通、在感恩中分享、在理解中合作、在包容中结缘,赢得广泛赞誉。
正是这次上海世博会之旅,让复兴红茶的梦想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元泰茶业自主开发的“红色1851”和“闽红100”一举夺得“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组委会”授予的“世博最佳茶艺品金奖”,这是对元泰茶业的最高赞誉,也是对陈安妮夫妇多年来辛勤耕耘的一个回报。
茶香溢中华更应放眼海外
7年间,经陈安妮夫妇及茶界有志之士的不懈努力,红茶这个曾经濒临灭绝,被人遗忘的茶种,如今已异常火爆,几乎占据了中国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元泰茶业也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健壮青年。世博归来的“元泰真爱茶艺”的姑娘们,纷纷受邀参加各种活动,倩丽的身影出现在祖国各地。她们表演的《红粉佳人》、《午后阳光》、《中国红》、《真爱时光》、《百年爱国心》等茶艺受到如潮好评。元泰茶业根据业务需求,先后在福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分公司。“元泰中国红茶”远销各地,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元泰中国红茶”甘醇浓郁的茶香。
近期,陈安妮和她的元泰茶业更是捷报频传,喜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州市知名商标”,可谓双喜临门。为使中国红茶早日登上国际舞台,元泰茶业多年前已在中国香港和日本设立了办事处,已然着手布局海外市场。
元泰茶业的昂然生机和陈安妮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她正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祖国的红茶复兴梦想。中国红茶再次走向世界,重振昔日辉煌,指日可待。
红茶故事正在讲述,精彩世界正在继续……
新闻来源:中国茶叶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