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间、套种绿肥及茶梗的回填利用
在幼龄茶园,间、套种豆科绿肥,不宜套种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或相同病虫害的作物。间、套种绿肥可增强茶园的保水能力;为天敌助迁,栖息和繁衍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了天敌对植食性昆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提高茶园生态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茶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充分发挥群落的自我调控功能,促进茶园生态系统持续、健康稳定。
在春季草生长前将茶梗粉碎发酵施于茶行之间。茶梗回填不仅可增加茶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茶梗回填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防止茶园土壤的板结硬化,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有利于茶树的健康成长,促进茶园微生物及天敌的繁育,还可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于农药的减量使用,尤其是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茶园生态稳定,避免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
7 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型农药,通过应用生物农药、天敌、物理防治、茶园耕作、定期采摘和修剪等技术,建立适应无公害茶园的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此外,通过设立病虫害测报点,对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指导茶农准确及时用药,避免盲目用药。
7.1 农业防治 清除茶园病株、残叶、以及田间杂草、进行堆沤处理或集中进行焚毁,减少田间病原和虫源;及时采摘,不仅是保证茶叶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防除病虫。
7.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既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天敌、作物以及其他有益生物基本无害,也不会使病虫产生抗性。具对病虫有较长时间的控制作用。如利用寄生性昆虫和捕食性昆虫来防治害虫。
7.3 物理防治 利用性诱剂和黄色诱虫板相结合的诱杀技术可大量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有效降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利用灯光诱杀鳞翅目害虫。
7.4 农药防治 选择低毒、低残留、有针对性的特效农药;适时防治;混用、轮用农药,以提高用药效果,防止病虫害产生抗性;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