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韵文学“对武夷岩茶生产的描绘”(4)
发布时间 2013-03-12 浏览 6314 次
“茶芽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一枪一旗的拣芽虽贵重,可谓奇茶,但比之供万乘天子以尝的斗品、芽茶,又为下矣。建安茶贵“英武之精”的斗品、芽茶,故苏轼谓“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叶嘉传》) 采造贡茶,地方官须亲自督办。北宋闽人蔡襄的《北苑十咏•采茶》一诗,生动地展现了采茶女子采茶的劳动场面:“春衫逐红旗,散入青林下。阴崖喜先至,新苗渐盈把。竟携筠笼归,更带山云写。”全诗生动地描绘了采茶的场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茶农们的生存状态。这里的红旗是采摘贡茶时督办官员举行开采仪式的仪仗,可见贡茶是不可以随意采摘的,开采之前必须有一个专门的开采仪式。

二 焙造

武夷岩茶加工工艺独特,做青时采取“两晒两凉”,重轻结合,看青做青,双炒双揉、去沤提香、成条为主,初焙、复焙,熟化香气,色味俱全,是“岩韵”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 独特的武夷岩茶制造工艺究竟起源于何时?史无记载。《全唐诗》中有徐夤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园,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椀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尚书惠腊面茶》)诗中“飞鹊印成香腊片”、“金槽和碾沉香未”两句,把岩茶制造工艺描述得维妙维肖。“沉香未”似是双关语,既说 明岩茶如沉香一样有浓烈持久的香气,又说明岩茶如沉香(一种名贵的中药)一样的珍贵。佐证唐代岩茶制造工艺已臻成熟。 蔡襄《北苑十咏•造茶》诗:“糜玉寸阴间,抟金新苑里。规呈月正圆,势动龙初起。出焙香花全,争夸火候是。”细描龙凤团茶的加工制造过程:(一)将蒸过的茶叶捣成糊状;(二)将糊状茶叶捏成团,放入满月状刻有飞龙图案的模子里压成茶饼;(三)将茶饼置入茶焙烘干。由于工艺高超,很快即可完成焙造的过程,且“出焙香花全”。 稍晚于蔡襄的赵汝砺在乃师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基础上撰成的《北苑别录》一书,涵盖御园、开焙、采茶、拣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纲次、载畲、外焙等12目,对茶叶的采摘、加工程序的介绍、论述极为详尽。 贡茶由使臣和地方官督造,派专人押送京城,苏轼《叶嘉传》称“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记:“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设龙凤模,遣使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茶的表面饰以龙凤图案,称龙团、凤饼,专供御用,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矫然有龙凤之姿,后当大贵”喻指建安制成龙团凤饼上贡朝廷,名振天下之事。(茶叶门户网)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