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然回到茶本身。17世纪中期,中国的康熙皇帝取消茶马御史,茶作为中国传统换取战马的国家战略物资,其地位由此降落,自由贸易兴起。这个时期,茶开始进入英国;而到了18世纪中后期,中国其他商品,比如生丝和土布曾经占有一定优势的物产,此时已完全无足轻重,茶成为最重要的出口英国产品。茶,由此成为英国的国家战略物资——英国国会法令限定公司必须能经常保持一年供应量的存货。茶这种国家战略物资的中英移位,中国官员自有见解,1809年,先后任两广与两江总督的百龄上奏如此描述:“茶叶大黄二种,尤为该国(英国)日用所必需,非此则必生病,一经断绝,不但该国每年缺少余息,日渐穷乏。并可制其死命。”
对茶叶的需求如此广泛,而且又全部进口于中国,百龄的描述固然天真,但其危险当然真实——如果中国断然停止向英国供茶,“制其死命”固然夸张,英国将乱当无意外。那位第一个了解红茶与绿茶可由同一片鲜叶由不同工艺制成的英国人罗伯特·福琼,从中国往印度运回两万种中国茶树样本,即为这种隐忧下的选择。印度阿萨姆茶园,英国人苦心经营,1836年终于生产出少量样品……52年后,印度出口英国的茶叶首次超过中国;至此,中国茶,无论销量还是价格都一路陡降。稍后,日本又取代中国成为对美国最大的绿茶出口国。这一转折,稍有例外之处是,同一时期,中国自产鸦片产量全部替代印度进口鸦片数量。但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茶道虽小,它影响的世界与国家,力量不弱。
一片小小的鲜叶,无论炒青作绿茶,还是萎凋成红茶,漂洋过海,千回百转,最终成就的历史,远远大于想象。■
村民韩国景将茶罐在火边烘热,制作百抖茶
鲁史古镇入口,这里的石狮子已经有几百年历史
鲁史镇位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曾经是茶马古道南线的重要驿站,现已不复往日喧哗
凤庆县香竹菁古茶树有3200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茶树
滇西山区几乎没有平原,茶农种粮食收成很少
老马帮人张东非如今开起小卖部为生
《鲁史镇志》的主编曹现舟
川红集团在四川宜宾高县可久镇的茶园基地
采茶的茶农
周耀均的收茶点在海拔1000米左右山上的一所老祠堂里,这里现在是所小学,留了一间屋子给他放秤收茶
到周耀均茶叶收购点卖鲜叶的茶农
川红集团下属林湖茶厂的工人在制作茶叶
郑金贵(左)和杨宝琛夫妇是四川红茶业的元老
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公司茶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