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红茶”,何日再“红”?
发布时间 2013-07-12 浏览 5948 次
始实施“河红茶”复苏工程。

  铅山人走的第一步棋就是将“河红茶”制作技艺向国家申报“非遗”。担负这一重任的是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所幸,‘河红茶’制作技艺还在铅山县。”该公司董事长鄢中华信心满满,“‘河红茶’制作工艺复杂,是历代制茶师长期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又具独特性,因而这份遗产弥足珍贵。只要我们打好了‘河红茶’制作技艺申报‘非遗’这一战役,就能后来居上。”为此,他们招集流失在外的茶师,悉心整理和传授“河红茶”制作的相关技艺。

  经过几年的努力,原产地茶叶经国家质检中心监测的13项“农残”指标全部为零,铅山“河口红茶”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今年3月,“河口红茶”通过了QS论证,并获江西省名茶称号。2009年,“河红茶”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河红茶”制作技艺已列入省重点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借智不如乘势”。铅山人加快了“河红茶”的生产。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租赁“河红茶”原产地——天柱山佛寨4000多亩老茶园,兴建了“河红茶”制茶基地,恢复了“河红茶”等五大系列产品的生产;黄岗山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兴建了1683亩基地,研制开发了“河红贡”牌“正山小种”系列红茶投入市场;江西河口红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8000万元,兴建了1000亩标准茶园基地,改造2000亩老茶园,正在兴建“河红茶”加工厂、茶庄……

  “攥成拳头”——让“河红茶”重新叫响世界

  让“河红茶”重绽芬芳,已成为铅山人的热门话题。

  铅山县的规划是:到2015年,铅山县茶园面积发展到3.5万亩,茶叶总产量742吨;茶叶总产值1.68亿元;涉茶农户2万户,茶农从事茶产业人均收入达9000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着不少困难。据了解,该县30%左右的茶园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出水平低;茶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茶叶品牌多而杂,成为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羁绊。突破做大做强“河红茶”的“瓶颈”,非一日之功。用创新的思维,“攥成拳头”,唱好“大合唱”,舍此别无他途。

  可喜的是,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已成为铅山县上上下下的共识。今年,该县多渠道投入3000万元,正在高标准兴建600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抓好5000亩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同时,出台政策,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组织等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集中连片开发茶园,引导企业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国内和省内知名品牌。

  人们相信,只要铅山人抢机遇、出实招,“河红茶”重新叫响世界之日定当不远。

  本报记者宋海峰 实习生宋思嘉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