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智不如乘势”。铅山人加快了“河红茶”的生产。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租赁“河红茶”原产地——天柱山佛寨4000多亩老茶园,兴建了“河红茶”制茶基地,恢复了“河红茶”等五大系列产品的生产;黄岗山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兴建了1683亩基地,研制开发了“河红贡”牌“正山小种”系列红茶投入市场;江西河口红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8000万元,兴建了1000亩标准茶园基地,改造2000亩老茶园,正在兴建“河红茶”加工厂、茶庄……
“攥成拳头”——让“河红茶”重新叫响世界
让“河红茶”重绽芬芳,已成为铅山人的热门话题。
铅山县的规划是:到2015年,铅山县茶园面积发展到3.5万亩,茶叶总产量742吨;茶叶总产值1.68亿元;涉茶农户2万户,茶农从事茶产业人均收入达9000元。
要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着不少困难。据了解,该县30%左右的茶园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出水平低;茶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精深加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尚未形成;茶叶品牌多而杂,成为提升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羁绊。突破做大做强“河红茶”的“瓶颈”,非一日之功。用创新的思维,“攥成拳头”,唱好“大合唱”,舍此别无他途。
可喜的是,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已成为铅山县上上下下的共识。今年,该县多渠道投入3000万元,正在高标准兴建6000亩标准化生态茶园,抓好5000亩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同时,出台政策,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组织等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集中连片开发茶园,引导企业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国内和省内知名品牌。
人们相信,只要铅山人抢机遇、出实招,“河红茶”重新叫响世界之日定当不远。
本报记者宋海峰 实习生宋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