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利于红茶发展。”省农业厅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陆德彪说,红茶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加工设备和工艺水平要求都比绿茶高,需要有实力的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品种筛选、工艺创新提升红茶品质。
不必一味高端
与上次浙江红茶以中低端红茶为主不同,这次恢复的浙产红茶大都是高档红茶,而且外观和口感与时下最为流行的“金骏眉”相似,每斤价格也高达千元以上。就在近日浙产红茶首拍会上,一些红茶还拍出了超过万元每斤的高价。但是,目前市场上能叫得出名的浙产红茶品牌不多,仅有为数不多几个高档品牌支撑,没能形成高、中、低均匀分布的形态。
作为传统的绿茶优势产区,需要从提高夏秋茶利用的角度出发,研发代表我省特色,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红茶新产品。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胡迪钧建议,在现有茶树品种、加工技艺和生产条件情况下,茶叶企业更应该注重中低端红茶的开发。
事实上,我省一些坚持开发一些中低端茶的企业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磐安大伟茶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尤其今年政府缩减开支,市场团购业务减少的情况下,仍取得稳定的业绩。
杭州资深茶友,恒庐清茶馆创办人姚琼也认同胡秘书长的观点。“当前红茶都往高端走,跟风金骏眉,有市场炒作的迹象,未必是长久之计。”她认为,传统来看,市场普遍接受的红茶也大都是中低端的,即使赫赫有名的滇红、祁红也不例外,在高端绿茶价格都在理性回归的当下,红茶定位好市场显得尤其重要。
红茶盲目高端化还可能影响我省原本优势的绿茶产业。“一些原本没有发展过红茶,缺少经验的地方也发展红茶了,少数企业甚至把精力和资金倾向了发展红茶。”刁学刚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这与整个产业导向不一致,可能会冲击原本好的绿茶产业,使优势产品竞争力下降。
做好红茶产业,全省各地茶叶专家有了相对一致的意见,今后我省茶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绿茶为主,根据因地制宜、市场导向、资源利用、效益优先的原则稳步、适度发展红茶产业,避免一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