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茶:南路边茶的制作工艺及其变迁研究(中)
发布时间 2011-09-09 浏览 8800 次
到了改进和提高。根据宋代文献的记载,宋代蒸青团茶的制造工艺主要有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焙茶等工序。“拣茶”是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按不同品级分别挑选,分别加工,制作茶叶。“蒸茶”是将鲜叶蒸熟杀青,去掉茶叶青草气,保持茶叶纯正清香味。“榨茶”是将蒸熟的茶叶榨水去汁,除掉茶叶的苦涩味。“研茶”就是碾茶、磨茶,即茶叶碾磨成粉末。“造茶”是将磨细的茶叶放人茶模内.压制成饼茶或团茶。“焙茶”是将压制好的团茶、饼茶,迅速放人竹格上用炭火烘干。焙好的茶即可密封储存以供运销各地。宋代蒸青团茶的制造工艺与唐代相比,取消了“穿孔”一道工序,但是增加了“榨茶”工序,以期消除苦涩味,而“研茶”工艺则是在唐代“播茶”工艺上的发展。“唐末有碾磨,止用臼”,唐中前期主要用手工杵臼碎,唐末已出现碾磨,但到宋代方大量推行碾磨播茶,将茶叶春细。同时,由于宋代茶马互市兴盛。大量的四川绿毛茶运往西北边销,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必须压缩体积.采用蒸青团茶工艺制作成团饼茶。而在加工成团块的工程中,增加了一道工序,即二十多天的湿坯堆积。经过渥堆,毛茶的色泽逐渐由绿变黑。成品团块茶叶的色泽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独特风味。至此,渥堆发酵工序的加入,南路边茶独的特传统制造工艺初步成形。6 I$ 6 e) B2 [0 I% W8 t

在唐宋时期.除了蒸青团茶之外,也生产蒸青散茶,散茶的制造工艺与团茶相比,不压、不磨、直接烘干。由于蒸青散茶减少了制工的麻烦,并保持了茶的真昧,所以到明代,蒸青散茶就广为推广,而蒸青团饼茶工艺逐渐被淘汰。蒸青团饼茶工艺的淘汰.使得明代四川边茶的工艺发生了变化,边茶加工也不再做成团饼茶运销,而是通过杀青、蹈制、渥堆、烘焙几道工序.将毛茶做成散茶。然后再将散茶经过筛分、拣茶、切铡、拼配、蒸热几道工序之后倒人篾篓内筑紧压制成“篾茶”。《明史》中记载:“嘉靖三年,御史陈讲以商茶低伪,悉徵黑茶,地产有限,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书商名而考之。teabbs.zjol.com.cn( d) T o( h J* e4 J! k+ o

“篾茶”的大方包加工包装方法外形不规则,也不够紧,运输、储藏都不方便。故而清朝初年,天全的包装工匠“设架口制造成包,每包四甑,以木架筑成方块。每甑六斤四两。恐包同易混.又编番地鸟兽人物形制,上书番字.以为票号。故有大帕、小帕、锅焙、黑仓、皮茶等名.锅焙为上,大、小帕、黑仓次之,皮茶又次之。他们制作了专用的南边茶春包模具,被称之为“木架”。将长条形的篾制“茶篼子”放入“木架”内.关上架盒子,将蒸熟的茶叶倒人篾篼子中,用木制的舂棒筑制成型。这样筑制出的茶包外形一致,茶砖也较紧,便于储存和运输。于是“荥、雅、邛三邑,闻天全造包之法,颇为便运。三邑自颁引后,每茶百斤装以篾篼运炉。于是邛州主宋,向天全借手至邛州教习造包,即以小帕为式样。雅州亦向天全借趾教习,造以大帕为式样,荥邑亦照样造包。各编夷号,一同发售。; o. p' E! n5 A( b; m

teabbs.zjol.com.cn* j) w R5 g: |2 p' P: x

(二)清末至民初南路边茶传统制作工艺覆其流程

& m( x5 ^: |% b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