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省农业厅就计划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注册“浙江绿茶”证明商标。但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尽管省农业厅方面很努力,但申请工作依然步履维艰。
省农业厅经作局茶叶科科长罗列万说,浙江一直有着“中国茶都”的美誉,但从国内外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国际著名茶叶品牌的高度来看,我省的茶叶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省茶叶产业中存在的名茶多,名牌少;政府培育的公共品牌多,企业自主创新、自主运作的品牌少;出口茶叶“贴牌”多,自主品牌少等“三多三少”现象,一直困扰着浙江茶叶品牌的发育和成长,制约着品牌的做大做强。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少祥说,西湖龙井无缘奥运,主要也是因为西湖龙井缺乏一种有国家影响力的强势品牌。
浙茶在俄罗斯“贱卖”
记者从省农业厅外经办了解到,俄罗斯每年的茶叶消费量达18.5万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浙江绿茶在俄罗斯市场占有率不到3%。
在俄罗斯的超市里,浙江绿茶都被挤在货柜的最上层或最下层,而且价格都很便宜,平均每公斤只卖1美元,比印度茶低四成,比斯里兰卡茶低六成多。
因为缺少国际知名品牌,浙江绿茶在俄罗斯的出口价格极低,茶农处在微利或保本状态。
统一品牌制止假冒伪劣
罗列万坦言,目前浙江茶叶市场品牌多,各项鉴定标准混乱,需要打造一个统一著名品牌,突出宣传。
浙江现有大小茶厂8200余家,以年产茶总量14万吨计算,平均每家茶厂每年加工17吨。这么小的规模,势必造成茶厂效率低,成本高,产品不规范,制约了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浙江打造“浙江绿茶”品牌,许多业内人士都曾提出建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提议,浙江今后可否这么做:茶农只管种茶、采茶,把鲜叶卖给茶厂,由茶厂专门加工,改变千家万户制茶、卖茶的落后局面,这将有助于提高浙江绿茶的质量。
浙江要改变和调整生产模式,变茶农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提高茶叶加工的规范性和质量。
浙江绿茶将来使用证明商标后,可以有效地制止其他省份的假冒伪劣浙江绿茶。一旦再发现外省假冒,浙江省就可以申请国家工商总局去取缔他们的违法行为,用法律的手段保护浙江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