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浙江绿茶一统江湖起“
下一主题:“中国第一有机绿茶”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质量控制难度大,成为提高标准化水平的“拦路虎”
日前,在婺源县举行的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我国茶叶产业现在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比,差距还很大。一是单产水平比较低;二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三是茶叶品牌建设有待完善。
全国茶叶生产现状,也是“江西绿茶”的现状。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质量控制难度大,市场过度分割等。江西省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罗旭东说:“现阶段影响我省茶叶标准化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在于许多地方茶叶产品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为基本模式,生产规模小、质量水平不高,采后增值率低,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如果再不加以调整,势必走入恶性循环。”武夷源茶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进说:“我们在茶树的品种、技术、加工环节等方面都跟广东、福建的茶商有不小的差距,靠粗放式的单打独斗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标准化之路。
走标准化之路,创出品牌效益,是江西建设茶叶强省的必由之路
江西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良好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江西茶叶质量的优势。
省农业厅厅长毛惠忠认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茶叶标准化水平的有效组织模式。从去年开始,我省着手整合江西茶叶品牌、建设亩产万元的茶叶高效标准园,通过财政补贴、扶持企业等措施,特别是通过采取加大对“江西绿茶”的广告宣传、统一包装、开设专业市场等手段,加快推进了“江西绿茶”品牌整合。婺源县林生合作社董事长金林生介绍,2005年以来,该社开始打造标准茶园,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产品与市场对接,茶农每亩收益平均达到了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