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耐泡度要求
标准茶量[叶底张开时与盖碗最高处平齐或略凸起],高档铁观音要求能够冲泡八水(八水开始显水味)以上,如果要求再苛刻一些,到10水(10水开始显水味)也是正常标准;主流茶品普遍要求能够7水以上,入门茶品要求能够在5水以上——耐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不过一些茶青不错的铁观音,有可能因为赶天时的原因较早开采,茶青很嫩,所制产品的耐泡度多在5水(5水开始显水味)左右。一些原料偏老的铁观音也可能只能耐泡5水。三水后没味(品饮者为轻发口味)的铁观音,那么品质低下无疑。 
铁观音叶底的说明
谈论叶底几乎画蛇添足,因为如果各方面指标都一流,茶青原料绝对是相当不错的——出于去红边的需要,一些茶的叶底会稍碎,一些茶的叶底完整性较好,这些都无大碍,只要叶底不碎得过分就可以了。无论茶农还是采购者,在审评品质时都不会研究叶底,多数人喝完后都直接倒掉。
如果要多说一些,那就是叶底肥厚、富有绸缎光泽感为上,色泽以芥菜青色为佳[只是对轻发观音而言]。通过网络看图说茶颇为流行,但更多是经验性或个人主观的评价——同样的叶底,不同的DC、不同的光照拍摄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同一张图片,在不同的显示器看,色泽也会不同,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茶青原料的优劣,红边去除程度、茶梗是否剥离干净等外观特征,但通过外观就看出什么味道有些不可思议,至少本地评茶没有人会通过外观来说是什么味道以及何种品质。 
关于酸-传统铁观音的酸
带酸铁观音一直都存在很大的争议,这是由目前轻发铁观音存在两类酸造成的,网上很流行将它们称为“正酸”和“歪酸”,但什么是正酸什么是歪酸一直都没有过明确的解释。要阐述这个概念我们有必要从酸谈起。
在90年代中期之前的传统观音时代,带酸铁观音被认为是顶极产品的代名词,这类产品极其罕见,都具有穿透力强、带有钻牙缝的感觉,饮完之后,不仅感觉到强劲持久的回甘、还带有明显的生津感,给人美妙的品饮体验——酸而生津,这样的铁观音茶被称为顶极产品没有任何异议,但随着商业时代的到来,业界将其简单描述为带 “酸”就是顶极好茶,恰好轻发工艺很容易让铁观音拥有酸感甚至酸味,结果导致带酸产品大量涌现,而这类带酸的轻发酵安溪铁观音与传统观音的“酸而生津、回甘持久” 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关于酸-轻发酵安溪铁观音的酸
不过,这并不是说轻发酵安溪铁观音的酸就一无是处,有相当一部分茶使用拖酸方法制造,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例如茶汤中带怪异的酸味、或者盖香带有令人不喜的酸,几无回甘,饮后难给人良好的感觉——显然,这类产品不是什么优质铁观音茶品。
另一部分制造成功的轻发酵安溪铁观音也会带有“酸”——但它一种嗅觉概念而非味觉概念,也就是盖子闻起来有微酸且无异杂味,盖香中的酸与兰香并起,以幽雅兰香为主;同时茶汤喝起来却没有酸味。这类香型被称为“青酸”或者“鲜酸”;如果茶品还带有明显的煌口特征,一般俗称为“煌口酸”或者“青煌酸”。但不论是何种等级产品,都比较难出现酸而生津的感觉,这大概是由轻发酵工艺所先天决定的。
关键词:技巧批发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