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杰:白琳茶史话
发布时间 2012-02-04 浏览 13582 次
市场,抗日战争爆发,沙埕港被禁运的一年,茶叶滞销,一度使茶农把自家的毛茶烧毁,砍倒茶。抗战期间,白琳茶叶逆势而上,使茶商茶农有了发展空间。笔者收集了一份民国廿九年(1940年)茶叶收购收据(见附图)。茶商李华卿向翠郊村石床保周阿本白毫茶10斤1两,付国币19元1分整,可见抗战时,白琳茶市还是稳定的。1949年初茶价很好,可1949年后期茶叶败落。解放后茶叶收为国营企业经营,通过奖售茶农化肥粮食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积极种茶,恢复原有老茶园,五十年代茶叶迅速得到发展;六十年代与苏联断交后,红茶滞销,顺应市场发展,红茶绿茶,总体来说,茶叶发展稳定。文革时砍“六头”,茶叶生产又受到影响。改革开发后,茶叶生产又得到新生;上世纪九十年代茶叶受石材行业的冲击,影响至今。白琳茶农生产茶叶的积极性却始终不变。

自清末以来,白琳还出现一些家族茶馆,自身并没有经营,如垅墘李茶馆(点头李姓)、伡洋馆(伡洋杨姓)、浦后三茶馆(瓜园蔡氏)、胡信泰茶馆(宝桥胡姓)、广泰茶馆(小湾詹氏),这些茶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