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普洱茶的茶香
下一主题:云南西双版纳推出茶文
然而,对于“回甜”,很难找到如同词典一般的准确诠释,即使写过著名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唐代诗人卢仝,充其量也只是止步于“一碗喉吻润”这类朦
胧感觉,而民间随处可见的诸如“爽喉咙”“挂嗓子”“余味足”等不绝于耳的各类说辞依旧扮演着似是而非的角色。谁都知道,那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味觉”感
受,是苦、涩、酸等等或强烈或微弱的味道刺激后产生的一种类似于甜的淡雅味道。
我们不否认,假如把品茶之味过于集中在某一点,或者更多地凸显其中的某种味道,就失去了“品”的魅力与意义。这多少与恋爱的美妙或者友谊的真谛在于说不清
道不明一样。但凡类似于“品”或者可以“品”的事物似乎都难一言以蔽之,更遑论那种“只及一点,不顾其余”的奢望。
不仅思想,人的情绪、感受以及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在很多时候都呈现为复杂情形,彼此交错、互为因果的事实,常常使我们未见得能够如若物理学中的原理那样得
出单一结论。作为哲学家,黑格尔所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