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单丛茶生态系统浅析|凤凰单枞茶
发布时间 2011-07-18 浏览 60436 次
产业格局逐步形成,饶平、大埔、梅县、兴宁、焦岭、丰顺等地均有大面积的单丛茶种植基地。可以预见,随着单丛茶文化生态的不断完善,单丛茶产业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

 

616.jpg

 


单枞茶功效

   单枞茶,一般指凤凰单枞茶,属于乌龙茶类极品名茶, 说到单枞茶的功效,科学证明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消滞去腻、减肥美容、防癌症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
   凤凰单枞茶吸取并综合了绿茶红茶的制法,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中国科学院公认凤凰茶是纯天然无公害之高品质单枞茗茶。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品尝凤凰单枞茶后,结论是:"比美国的花旗参还要提神."
  政协副主席叶选评品味凤凰单枞茶后则说:"喝了凤凰茶,其它茶就不想喝了."
  日本茶叶博士松下智先生说:"凤凰茶是中国的国宝."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1945年8月日本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后,有数十万人受到原子辐射的伤害,若干年后大多数人死于白血病或各种癌症,只有茶农、茶商、茶癖三种人因茶得神福侥幸无恙。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物质,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见常饮茶对于身体十分有益,单枞茶的功效很不错。

 

623.jpg

 

 

人文历史


   潮汕文化具有东南沿海民俗文化体系共有的特征。中原移民迁徙类型、群体、规模、方式、途径以及抵达后与不同土著融合的差异构成了潮汕的亚文化形态。
   潮汕先民其主体与中原尤其是两宋崩溃后宋室遗民有着直接的联系。南宋江浙宋室遗民南下,大规模的移民或直接浮海南下,或沿江西东部以汀江为交通线,或由衢州逾仙霞岭顺闽江, “在南宋政权从杭州—温州—福州—岭南的流亡过程中,大量文武百官及其所部也随之进入浙江东部、福建以及广东等地”(范玉春《移民与中国文化》)。东南闽粤沿海的闽南、潮州接受了不少宋室移民,其中有相当数量高素质的士大夫,移民带来中原和江南先进的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同时亦带来南宋以临安(今杭州)为代表的江南生活习俗。宋代统治者倡导茶事,《梦梁录》云:“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品茶、斗茶之风在社会各阶层流行。南迁汉民大分散于沿海一带,小集中于山区村寨。这种社会结构有利于保留南宋江浙一带的种茶、饮茶的习俗,且易自成体系并有一定的顽固性。泉州是南宋皇室的重要聚集地,闽南便成了宋室遗民的繁衍发展基地,宋以后闽南人口不断迁入潮州,流行于闽南的茶文化随之流播。潮汕民俗中所称的功夫茶,具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制茶过程费时,二是指泡茶方式亦费时。这种饮食风尚及其包含的文化精神与中原移民群体有着内在的关联。茶饮文化在潮汕地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直接推动了清代单丛茶地方文化的生成和发展。自明代工夫茶衍变成为直接冲泡的泡茶法后,乌龙茶成为工夫茶道的最佳选择,清饮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并迅速得到推广。凤凰茶适宜制乌龙茶,而单丛茶又是是凤凰茶中的极品。这正是单丛茶文化事象赖以形成的历史基因。
   岭南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茶禅一味,佛僧自古习文颂经品茗,佛文化与茶文化形影相随。佛教甚至把佛家清规、饮茶谈经与佛学浙理、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经,佛教文化对潮汕民间有广泛的影响。佛教的广泛流播,以茶饮的流行渗透到民间饮食生活中。唐代潮州有赦建开元寺。岭南名刹阴那山的灵光寺,始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随后又有潮阳灵山寺。“清代,潮汕地区佛教鼎盛时,寺庙不下千座。潮州市区及潮安县境内,有寺名和地址可考者之大小庵寺达200座以上,市区即达百座。”(陈泽弘《潮汕文化概说》)
   潮州虽属于省尾国角,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介于闽粤,地缘海域,既是闽西、粤东内外贸易的窗口,又是南北货物交流的中转地。明嘉靖、万历以后,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达,海上贸易催化了闽南、粤东的商业经济。晚清至民国,粤东工商业已跃居全国前列。潮汕社会风尚奢靡,工夫茶成为一种高档的饮食生活享受而受到追捧。潮汕民系成为工夫茶消费的主要群体,潮汕一带迅速成为武夷乌龙茶的核心消费区。武夷茶产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正因为如此,又促进了茶叶的就近生产加工,清代形成了闽南安溪茶、潮州凤凰茶两大名茶产区。单丛茶文化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鸦片战争以前,茶叶由广州港一口通商,战后门户开放,汕头为主要通商口岸,潮汕茶叶生产和流通获得巨大的发展。自晚清始,汕头对外贸易中茶和瓷器均为大宗。清末民初,我国茶叶科学技术向近代转化,海外潮籍侨民经济反哺潮汕,商品经济发达,客观上促进了潮汕茶文化的全面发展。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随着东南沿海物质文化的繁荣,发达的商品经济对闽南、潮汕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市民价值取向有朝着追求商业化、时尚性发的趋势。受世俗性的岭南文化的影响,工夫茶开始偏向官能享受,潮州工夫茶简化了程式动作向民间普及,成为趋附奢华、讲究排场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一种雅俗共赏的本土化大众生活艺术。单丛茶文化有了广泛的社会发展机缘,潮人经济独特的生机和活力,拉动了单丛茶的俗饮进入活跃状态。         
   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和华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以来尤其是近代鸦片战争以后潮州人口大规模的海外移民。祖籍广东的华侨,侨居比较集中的地区或国家都形成了一个华侨社会。潮汕与海外华侨有着千丝万缕的人缘条件。潮汕以及海外侨民的茶饮需求,为单丛茶文化的对外流播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潮州商帮经营商业的足迹遍及国内外,海上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凤凰单丛茶一直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为潮籍乡亲所钟爱。民国四年(1915年),开设在柬埔寨的凤凰春茂茶行,选送两市斤凤凰水仙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并荣获银奖,有力地促进了茶叶商业在中印半岛的发展。至1930年,许多凤凰人到海外开设茶行,金边市有20多间,越南10多间,泰国也有10多间。据记载:1930年,全凤凰茶叶产量达到3000担,由茶商装运出口的有6000多件(即等于2400担)。
   改革开放,1980年汕头被正式列为四个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汕头经济社会已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潮汕经济繁荣,与国内外交往频繁。潮汕民系较早已经形成的商品经济意识对工夫茶的推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潮人善于经营,潮商不仅以经营茶业获利,而且以工夫茶为道具广交人缘,拓展商务。潮汕工夫茶得到迅猛的发展,并作为一种茶饮时尚传入各地。潮州茶事的盛期已经到来,单丛茶文化生态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优化时期。


94.jp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