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怎么选购猕猴桃
下一主题:夏季吃什么好?
热食:注重热食,同中医饮食保健有关。中医认为:人之热腹不宜承受过多的冷食,用热脏腑去暖冷食,于人体无益。即使盛夏,也不主张冷食。还认为:热食(不是烫食)一般无害人之危,而冷食则不然,常常有害于人的健康,甚至加重病情(如肝胃炎症发作时,不宜食生冷),严重者可能导致某种危险,例如负伤流血过多、干渴时饮冷水,极易发生血栓,导致死亡。
节食:节食主要是指饮食控制数量,以不过量为宜。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提出“饮食有节”、“无使过之”。古代有很多关于“节食”的论述和精辟的见解,如“食无求饱”、“不欲过饥,饥则败气。食戒过多,勿极渴而饮,饮戒过深”等。
时食: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关键是“适时”。也就是说,不要等到十分饥渴时才饮食。饮食要定时、定量,否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饮食缺乏时间性,像有的人“零食不离口”,必然会使胃不断受纳和消化食物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食欲减退和胃肠疾病。另外,饮食、配膳、调味也要讲究时令。
医食:就是利用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即“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本草经集注》中曾将“果菜米食”列为药物的一个种类专门加以论述。至于什么食物治什么病,什么食物利于人体哪一部分,什么食物有禁忌,或相克、相畏,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禁忌等,我国古代医书上都有记载,并且内容丰富。目前,食物疗法已发展成为人们防病治病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