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的三大失败
发布时间 2012-09-15 浏览 55329 次
有的苏果超市内,消费者每购买一瓶原叶,可口可乐就捐赠0.2元给南京市园林局,用于南京的绿化建设……类似的公益活动在众多的城市举办,可口可乐在原叶上市中运用公关营销的这一举措,不但为原叶品牌赢得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为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外部环境基础。

  原叶茶在上市的第一年,可以说是非常成功,从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三大茶饮巨头手上抢下了9%的市场份额。

  尴尬的产品

  原叶茶初期上市的成功,还得益于低价渗透——在终端零售价上比康师傅、统一等茶饮料便宜了0.5元。

  饮料阵地战+低价战略,这两大经典营销模式的联姻使原叶茶旗开得胜,但是也掩盖了两大隐患:一是渠道各个环节的利润率偏低,导致渠道主动推广的动力不足;二是为了追求低成本,包装质量和口感跟竞品比略处下风。

  原叶茶的一个重要卖点就是号称是100%原汁原味的茶叶泡制而成的,想差异化于康师傅的茶粉调出的茶饮料。如果要控制成本,又要坚持原叶炮制,那么茶的浓度是上不去的,这样原叶的口感又拼不过康师傅,进退两难。

  原叶茶第二年乘胜推出的新口味“茉莉茶”系列,并不具备差异化的优势,包装还是跟之前一样,口感也上不去。反而是康师傅这两年为了应对原叶茶进攻新推出的“乌龙茶”、“铁观音茶”,无论从包装造型、口感上都更成功。

  遥想当初,原叶茶如果在新产品研发上,能先康师傅一步,推出铁观音、乌龙、普洱等更差异化的细分新品,包装瓶型更新颖,外观设计更贴近中国茶文化,自然能扩大战果,把对手再来一瓶的促销影响降到最低。

  康师傅“再来一瓶”大反攻

  原叶茶初期阵地战虽然成功,但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意图和排兵布阵。

  茶饮料第一名的康师傅已经悄悄在寻找反攻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掀起了历时3年(2009~2011年)、活动范围遍及全国的 “再来一瓶”消费者促销风暴。在力度最大的一年,康师傅送出了15亿瓶饮料,其中大半部分是茶饮料。

  由于高中奖率,以及康师傅本身就有终端铺市率高的优势,消费者又继续去惯性购买康师傅茶系列,这样就极大遏制了原叶茶的上升势头。

  可乐这类外资企业,营销预算和营销计划是提前半年制定,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遇到康师傅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招数,没能有效应对,导致当年销量减少,而营销费用却花得比上一年更多。连续三年下来,茶饮这个品类就会成为可乐决策层眼里的鸡肋,缩小其投入,自然销量也无法增长,甚至不断下滑。到今年,市场上已经难寻原叶茶的踪迹了。

  康师傅杀敌三千,但也自伤八百。

  “再来一瓶”在2009年非常成功,但也留下了很多隐患,比如:没有及时给渠道和终端换瓶盖,很多终端拒绝兑奖,消费者兑奖不方便,生产供应不及时而断货,激怒了很多批发商、终端小店和消费者。这些隐患导致了2011年、2012年初康师傅茶饮料的销量反而下滑,也间接导致了今麦郎茶饮料、达利茶饮料利用康师傅断货机会的异军突起,渔翁得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