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研究进展(叶聿程/茶论文)
发布时间 2015-01-14 浏览 52431 次
发育特征以及子囊孢子、分生孢子的亚显微结构,认为该菌系灰绿曲霉群谢瓦氏曲霉变种(A.cheva lieri var.intermidius)。
1.3冠突散囊菌的功效
冠突散囊菌能够利用
茶叶的营养物质进行自身代谢转化,满足自身生长的营养需要的同时,能产生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等胞外酶,催化
茶叶中物质的降解、转化,而产生茯砖茶独特的风味。
研究发现,冠突散囊菌产生的多酚氧化酶能分解老茶中单宁物质,促进茶多酚的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减少
茶叶的苦涩味,使
茶叶滋味醇和。同时蛋白酶分解
茶叶中的蛋白质形成各种氨基酸(几乎包含人体所有必需氨基酸),对提升
茶叶风味也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冠突散囊菌产生的儿茶素的氧化聚合物、儿茶素和有机酸的络合物,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滋味、香气、色泽[4]。
2. 茯砖茶的国家标准
2.1 感官审评指标
外形要求:砖面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发花普遍茂盛,砖内无黑霉、白霉、青霉、红霉等杂霉;砖面色泽,特茯为黑褐色,普茯为黄褐色。
内质要求:汤色橙黄,香气纯正,特茯滋味醇和、普茯滋味纯正、无涩味。
2.2 理化分析指标 (2)理化分析指标
特制茯砖——水份最高限量14.00%(计量水份为12.0%),总灰份最高限量9.0%,茶梗最高限量18.00(其中梗长超过30mm的应控制在0.8%以内),非茶类杂物最高限量1.0,水浸出物最低限量22.0%,冠突曲霉最低限量(菌数/克干茶):30×104;
普通茯砖——水份最高限量14.00%(计量水份为12.0%),总灰份最高限量9.0%,茶梗最高限量20.00(其中梗长超过30mm的应控制在0.8%以内),非茶类杂物最高限量1.0,水浸出物最低限量21.0%,冠突曲霉最低限量(菌数/克干茶):30×104。
结论与展望
由于茯砖茶的独特功效,该菌备受茶业界人士的关注。现有的关于冠突散囊菌的研究均是在茯砖茶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单独对冠突散囊菌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虽然冠突散囊菌可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不苛刻,能产生子囊孢子,但在工业化大生产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要使其在每块茯砖茶中产生大量子囊孢子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冠突散囊菌的研究开发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1.获得冠突散囊菌在茯砖茶加工中发花的最佳工艺参数。2.研究冠突散囊菌的产孢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其孢子成分奠定基础。
近些年,国内的茶饮料产业发展迅猛,市面上的
红茶、
绿茶、
花茶等品种繁多,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饮用品。但茯砖茶压制紧实,取茶、泡茶相当不便,所以有学者将目光转向茯砖茶饮料的开发。总的来说目前该品种茶饮料还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如何进行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冰.冠突散囊菌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12,12:26-28.
[2] 温琼英.茯砖茶中优势菌的种名鉴定[J].中国
茶叶,1990(6):1-3.
[3] 齐祖同.茯砖茶中优势菌群的鉴定[J].真菌学报,1990(3):176-179.
[4] 曹进.茶色素抗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8,29(9):636-639.
[5] 博冬和.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J].食品科学,2008,29(2):64-67.
[6] 李佳莲.冠突散囊菌发酵液的抑菌作用[J].食品科学,2011,32(11):157-160.
[7] 杨抚林.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工艺及其发酵液对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8] 齐祖同.中国真菌志.第五卷:曲霉属及其相关有性型[M].科学出版社,1997.
茯砖茶 冠突散囊菌 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