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翡翠蕴涵的质色美(三)
下一主题:收藏书画投资收益稳
云南省盈江县平原镇的相玉家周经纶在他的专著《云南相玉学》(周经纶:《云南相玉学》,号角出版社,1990年)中对翠绿作了深入的、细致的分析,指出翠绿又分36水(绿)、72豆(绿)、108蓝。所谓水绿即“水感强,绿色冷湿,新鲜广阔,欲溢欲滴”(《人生本无物万境心最宽—周经纶与〈云南相玉学〉》,在前揭马宝忠主编: 《云南珠宝王国》页25),细分可达36水;“豆”的涵义是“翻黄带木,有着大众化的朴实,带黄属黄,属暖色,木厚地重”;“蓝”是“融合豆与水绿,甚至多色处,成就美色的最高表现,是以低下不美者为蓝,高贵最美者亦为蓝”。翠绿的三种绿中水绿稀少贵美,豆朴实众多,蓝为豆与水的会合,种类最多,量最大。翠绿显色中的冷、温、和的三种基调给予人们以不同的美感享受。对翠的如此细腻入微的区别是长期不断地观察、感觉的积淀,使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和理论的境界。这与和田玉色审美是根本不同的。和田玉色审美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但从总的演变趋势还是以崇尚白玉为主,而绿色玉不是正色,色深如菠菜者尚受欢迎。到清代乾隆朝,除和田绿玉以外又辟天山玛纳斯绿玉,绿玉的品种似有所增加,但仍无法与白玉相抗衡。徐霞客爱白翠不爱纯翠反映了汉族文人的玉翠审美观。我们不能不承认翠绿审美确实带有地方特色和庶民趣尚,代表了一种玉色审美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