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制品的大量制作和运用,是和金属工具的产生密切相关的。氏族社会晚期,金属工具得以发明和使用,玉制品的制作速度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因而它的数量和石打石阶段人玉打磨比较起来,就大大的增加了,这样就具备了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层面的物质条件。
私有制的产生和金属工具的运用,促进了玉器的大步发展。这一是因为社会的需要,二是因为生产的可能。当社会发展到这一步时,当玉器的生产发展到这一步时,人们赋予玉器更为丰富的内容。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读者注意,对玉器的这种观念,决不是某一个氏族、某一个部落联盟所独有的,它大大超越了氏族地域的界限。一部《山海经》,讲到了我国远古版图内之山山水水,其南、西、北、东、中山之经(绝大部分)皆以玉为何,这说明了什么?我们力求排除其怪诞之说,探求其理性之言,可以想象,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人们以玉为共同信仰,作共同崇拜,这难道不可以认为是国家建立之初的意识现象么?当然,意识仅仅是人们头脑里的东西,这种意识的范围是什么?它究竟是属于个人的?团体的?还是国家的?这个问题只有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才能最终说就当时来说,这是其他任何有形艺术所不能替代的。玉器,作为特种工艺美术品,在现时当然主要用于艺术欣赏和保值收藏,但更重要的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两重性。它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当作为工具、器物和财富使用时,它属于经济范畴;当它作为艺术品为人们所欣赏时,就能促使人产生联想、退想以至于幻想。于是关于玉的多种神奇观念一一包括符合人类善良愿望的观念,迎合统治者奢望的观念以及与此有关的各项习俗和规定,统统都产生出来了。玉,自它被人类发现以后,从来就没有停留在仅仅作为物质工具运用。古人类把玉料从石头中区分出来并加以提高的本身,就说明它和意识形态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玉器的产生一般来说还早于其他材料的工艺品,它最易于为上层建筑吸收和运用,客观上也只有它具有较早地登上政治舞台的条件。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出数量之大,使用地域之广,运用形式之高,社会理论之丰富,确实无其他物质可及。当时社会的各种文明最终汇成我国古代地域内的统一意识形态——国家意识时,曾经大量溶进了玉文化这个内容,并使其在实际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和龙凤一样,曾经是号召的旗帜。总之,玉一经和国家意识融合起来,它便终于成为全民族心目中共同的信仰,并最终列入国家的典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