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
据此,圆玉的分类,才有了后人以《尔雅释器》及考古发掘出土圆玉为依据的分类:
一、玉璧: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圆玉;
二、玉瑗: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玉;
三、玉环:中心孔径等于边宽的圆玉;
四、玉 :周边有一个缺口的圆玉。
那么玉璧、玉瑗、玉环、玉这四种圆玉,在古代中国具有如何的用途和含义,《荀子大略》记载有“ 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反绝以环。”
这就说明玉璧、玉瑗、玉环、玉古时有严格的使用场合和用途:
一、玉璧: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卿大夫奉命会见邻国国君,都要执见面之礼,这在当时被称为“贽”,而玉璧是作为“贽”最为重要的礼物,这是古代极为严格的礼仪,使用玉璧向对方表达敬意和问候,这种礼仪逐渐演化为高级贵族彼此往来,也都以玉璧为“贽”的时尚和风气。
由于璧的读音与“毕”、“毙”相似,所以古代玉璧也作为葬玉使用,一是将玉璧置于死者身下,表示必死,二是将玉璧含于死者口中,称为“含璧”,表示无生。这种使用玉璧的方式,也同时派生出降服者口含玉璧,衔璧表示自认死罪的用途。
正是因为玉璧具有以示生死的作用,因而在古代中国地位低的人,往往要向地位高者赠璧以示敬意、问候和生死效忠,从而发展为好友之间互赠玉璧,以示为知心之交的凭证。
二、玉瑗:
玉瑗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的时候,都会命人拿着玉瑗,以为凭证。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瑗,便要立刻赶到召见者身旁听命。
三、玉环、玉
玉环和玉的形制相仿,只是玉有一缺口,正是这一缺口之别,这两种圆玉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信息,玉环表示修好,认可,玉表示绝交,反对。
古代流放边境的罪臣,三年之后,如果得到君王送来的玉环,便得知君王召其归还,因为环与还同音,如果得到玉,便知君王已与他断绝,返回无望,因为与绝音近。
古代也有环、连用,根据对环、的选择,从而可得知该人对某件事情所持的态度是赞同或是反对。
了解了玉璧、玉瑗、玉环、玉在中国古代的用途和它所反映出的内在信息,我们对这四种圆玉的称谓,是否应该以古人的使用方式加以明确的区分,这也是在本文谈到古代“三玉”时,特别指出“三玉”中的玉璧不含玉瑗、玉环、玉的原因,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国古代圆玉的名称和含义,才能对我们了解古代圆玉,收藏古代圆玉,提供正确的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