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玉的各种皮色是从河床里面互相撞击磨出来的,是亿年中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中形成的,他们都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凭证,其中红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
一件玉雕作品完成以后,往往要对她进行“抛光”,不少的作品被“抛光”后,显得光滑铮亮,有那种“玻璃亮”之感。其实,这种“抛光”破坏了和田玉本身柔和温润的油脂感,使和田玉的美感大为逊色!
“抛光”要本着玉质的天然“肤色”不受损害的原则进行,要突出和田玉本身未加修饰和“化妆”的自然光泽。
三、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好的展现和田玉的美
我认为和田玉在创作思维上应有三七定律,即:三分雕,七分玉;三分文化,七分玉体;三分细腻,七分流畅;三分继承,七分发扬。并且和田玉的雕琢手法上要“讲究”而不能“将就”。
“琢”其灵魂,“雕”其玉体,“雕”是手段,是物质的表象,而“琢”是挖掘精神层面的东西。“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细细“琢”出来的玉雕作品,才有灵魂,才有生命力,才能称其为艺术品。
我将和田玉的创作思维上归纳成三种理念:(1)继承发扬化(2)形象艺术化(3)生命动感化。
今后我将把根据这三种理念创作的玉雕作品陆续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建议。
四、玉雕作品的寓意要有时代感。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任何时代的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那一时代的烙印,无不承载那一时代的文化。
我们知道,传统的玉雕作品的寓意有不少:“年年有余”、“马上封候”等等,这些寓意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如今,时间的老人已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较之古代已不知提升了多少倍。因此,玉雕创作思维和观念也应与日俱进,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玉雕作品的寓意也应有新意,有强烈时代气息。玉雕作品表现形式与包含的精神文化内容要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