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上的陶瓷分类
发布时间 2011-08-11 浏览 51729 次
色作为判断瓷器的主要标志。这种注重釉、色的传统习惯一直延续到后世,甚至连西方过去也深受影响。例如Celadon一词的原义就是指釉色而言。它起源于十六世纪法国名剧中牧羊人所穿的一件青衣,因其与中国龙泉青瓷色调相似,难以形容,便用人名作为代称。沿袭至今,已变成泛指青瓷的专名词。古今中外如出一辙,可以说是无独用偶了。

古人对于瓷器所下的定义中,比较科学而确切的解释应该说是明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这位注重科学实践的学者果然与上述那些单从表面观察的文人们有所不同。他在“陶埏篇”中曾具体、深入地提出了“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的高标准。这就关系到瓷土纯净度的高低,坯胎玻璃相的多少,以及白度、强度、透明度与吸水性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国内外有些现代陶瓷科学工作者,对于瓷器的标准也提出了白度、透明度、光泽、结晶以及烧在温度等许多条件。如此前后对照看来,堪与现代瓷器媲美的在我国古代陶瓷器中,以目前所见实物而言,最有资格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景德镇窑“影青”,或更早的青白瓷。清人蓝浦的《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