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上的陶瓷分类
发布时间 2011-08-11 浏览 51989 次
景德镇匋录》内就曾记载有关“陶窑”、“霍窑”,在唐初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已能烧制“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佳者莹缜如玉”“称为假玉器”的白瓷。另据国外文献如公元851年(唐大中五年)阿拉伯的《Abbar assin wa I-hind》作者记载:商人苏莱曼(Sulayman)发自广州的报告说“中国陶器特别精美,薄如玻璃杯,注以水,自外可见。”如果他们的话确实可靠,至少说明在唐代已有了合乎今天标准的瓷器。

此外,在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约六十公里的萨麻刺(Samarra)古城遗址内,还曾发现过许多唐代陶瓷器(如白瓷、青瓷、三彩陶器等)。其中有白色的而且声音清脆、半透明的,换言之,即具备今日瓷器条件的残片。据考证,这座城市于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因迁都而废灭,以后了未见复兴。因而有人认为那就是唐代著名的“邢窑”白瓷。关于“邢窑”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人李肇《国史补》中所说“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一段话。可见当时这种白瓷器已被广泛使用,并有可能传了国外。最近邢窑址已在河北临城发现,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