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釉陶—瓷器的源头
发布时间 2011-11-19 浏览 49607 次

瓷器的起源,从广义上讲是由陶器进化而来的。陶器在我国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比较著名的有距今约五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它主要分布在黄河上、中游地区,几乎同时在南方的长江下游地区,如浙江的余姚、绍兴一带也出现了良渚文化的“灰陶”。嗣后,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人们制造了黑色的陶器,它胎薄如蛋壳,修饰光洁,称之谓“黑陶”,以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地区的制作精良,最早发现,因而又名“龙山文化”。

殷商时期(公元前1766至公元前1121年)陶器的烧造技艺有了显著的进步,人们选用含有微量铁元素,近似于高岭土的陶土制成白色的陶器,质地坚密,胎色清白,烧制时的温度也升高了很多。比较显著的特征是该类白陶的器型与纹饰和同时代(早期)的青铜器几乎完全一致,不过白陶至今出土完整的很少。同时殷商时期还发明了釉陶,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施釉的方法,在陶器的外侧表面施涂一层浅绿色和姜黄色的釉,因此大大地降低了陶胎的吸水率。

我们知道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在于胚胎的土质和烧结的程度不同。陶器胚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