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七十年前的革命读物
下一主题:可做为善本书的标准
现今,各类年鉴已成寻常的工具书。但在上世纪前期,它却属鲜见之物,以至《申报》最初印行年鉴时引起了社会关注。
第一本《申报年鉴》(见图),于1933年3月出版。时年九十四岁的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欣然在扉页题字。《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亲撰卷首语,指出:“《申报》既以促进文化之责自励,又以顺时演进自策,则为读者需要计,宁有故步自封于日报之理?于是同人乃益相督责……复有年鉴之编辑。”主编张梓生的《编者序》称:“日报的记载,缺乏系统的叙述与综合的探究。为进一步服务社会、满足国民的需要起见,所以于创刊60周年纪念时,有这年鉴的制作。”由此可见,该书是作为一种尝试,隆重地推出的。
1933年版《申报年鉴》系32开本,首尾登载不少黑白广告,正文有1240多页;要目分为:“一年来之国难”、“土地”、“历象”、“人口”、“政制”、“考试”、“财政经济”、“侨务”、“交通水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