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珍稀的清乾隆年间县志
下一主题:通过书面语言 确认赝
三、在成文起因与企图觅矛盾,确认假冒文献
成文起因与企图也是成文背景的一部分,只不过更具体一点。起因指的是直接引起撰写某文献的原因。企图指的是撰写某文献的目的与意图。如果成文起因与企图,同文字内容所述有矛盾与相悖,那就是虚假文献。
例如,《杨靖宇借款契约》,其中写道:“借款契约人杨靖宇因抗日钱粮贫乏……向林延文名下借款银元八百元整,三分利,抗日胜利以后由吾苏维埃农民协会还款……1939年5月20日”。成文起因是抗日缺钱粮借款,成文企图就是要证明杨靖宇借款,要“三分利”还借。可没有写清还债时间与具体还债人。这有什么用?这样写可以永远不还。却写出“抗日胜利,由吾苏维埃农民协会还款”。1939年中国正处于危难时期,谁知道抗日何期胜利。再说抗日时期,国民党政府管辖全国,由满洲国统治东北。“苏维埃农民协会”在东北不是抗日权力机构,事实早已被取代,没有了这种机构,哪能还债?按理说应杨靖宇来还,借款时能想到杨靖宇一年后牺牲。成文企图与所述矛盾,是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