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古玉市场的“猫腻”
下一主题:名画收藏可另辟蹊径
同为和田料也分档次,山料、水料、子料,价格相差十数倍。一般人们总是以有无皮张来判断是否为子料的,然而现在分辨皮张的难度与辨析料子本身一样困难。玉器做假皮由来已久,可现代做假皮不是为了“古韵”,而是为了冒充子料。前些年主要是用俄罗斯白料,通过烤皮、炝色冒充和田子料,这样的作伪毕竟破绽太多,还容易识别。现在常见用和田山料甚至水料做皮,而且皮张做得薄,雕琢时又经过磨砂和剔除,故意留下一星半点,那颜色就很自然,不好分辨了。又由于人们对皮张的嗜好,甚至有的人就干脆“玩皮”了,近年苏州等地的作伪高手们,就利用一种玉质较差而包满糙皮的料子,以化学手段催红增色,使原本一般的糙料成为一颗颗“大红皮”子料,浅浅雕琢后,就等着爱好皮张的主顾上门了。
讲到玩玉就不得不说说“羊脂玉”这个话题。所谓“羊脂玉”,是古人形容玉质白润细糯坚洁到极致的褒词。至于“羊脂玉”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现代矿物学和珠宝学也没有明确的参数可以衡量。笔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