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青铜为镜多典故
下一主题:却镜养廉佳话传
有一种铜镜从外观上看与普通铜镜一样,但在反射日光或平射的灯光时,铜镜的光影里,就会映出铜镜背面所铸的铭文及图案。这种铜镜被称为“透光镜”,始见于西汉,后代工艺失传。透光镜曾引起古今中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猜测。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其原理进行了分析:“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沈括分析的很有道理,但因历代无法复制出透光镜,历代学者又各持一说,学术上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说它是偶然得之的产物。
新中国成产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考古事业。在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参观上海博物馆时,曾指示有关人员研究青铜镜为什么会透光。一九七五年,上海交大盛宗毅副教授等用现代科学方法,揭开了透光镜的奥秘。他们研究认为:铸镜时铜镜背面花纹凹凸处不同速度的凝固收缩,产生铸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