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脖、“粉状锈”与“有害锈”浅议
发布时间 2018-06-02 浏览 51491 次
科学研究走向了正轨。

中国文物的科技保护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但也避免了许多前人摸索时走过的弯路。对青铜器腐蚀机理研究而言,中国的陆寿麟、祝鸿范、李化元先生和宋曼女士等都为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今我们虽然对青铜病产生和反应的每一步过程和机理尚不能说完全清楚,但是对其总的过程、结果和处理控制方法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现在“青铜脖可定义为:青铜器上含有氯化物的锈蚀与空气和水分相互作用的循环腐蚀过程,在这个不断的腐蚀循环过程中,青铜器本身逐步粉化。

那么导致“青铜脖这个循环腐蚀过程的根源是什么呢?人们一般都认为是青铜器表面腐蚀最内层的氯化亚铜。其实,导致“青铜脖的最根本原因应是土壤中的氯化物。很多器物在土壤的长期埋藏过程中,已有了“严重”的“青铜脖,只是器物出土后在空气、光和水气的作用下,这个腐蚀过程加剧而更加明显了。在四川的一些地区等,由于土壤中不含有氯化物,所以出土的青铜器从未受到“青铜脖的侵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氯化物在“青铜脖腐蚀过程中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