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红山文化玉猪龙
下一主题:良渚文化玉项饰
良渚古玉就像是一本失了底页的书,无论你开卷细品还是掩卷回味,都有着思之弥深的趣意和内蕴,而一旦终了,你会发现你其实什么明确具体的结论也没有,只有空气中挥之不去的凝重古朴气息,那段时光曾经是多么的美丽和令人神往,而这正是良渚古玉的精彩之处。
这件玉三叉形器1987年出土于余杭市瑶山遗址10号墓,青白玉,玉质精良,有褐斑,器高5.2厘米、宽7.4厘米、厚1.3厘米,现收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叉形器因其形而得名,或称山字形器,有学者推测,出于器形及所用部位、使用者的身份等方面的规定性的考虑,三叉形器与甲骨文的“王”字可能颇有渊源。此器上端三叉平齐,各刻三组形如鸟羽的阴纹,示意完整“良渚神徽像”的羽冠,各组忌状纹间以及两条竖向阴刻线相隔;在器物的主体部位施刻眼、鼻、嘴俱全的兽面纹,兽面以浅浮雕方式凸出于器表,更增狰狞威猛之态;卵圆形的眼部重圈刻划出眼球眼睑,并各以两个相对的三角形尖突表示眼角;双眼间以横向桥形突起相连;鼻梁匀长,并以阴线刻划出细挺的鼻翼和粗大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