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良渚文化玉项饰
下一主题:红山文化出土方形玉璧
玉冠状饰因其形如冠帽而得名,由于它的整体造型尤似良渚文化“神徽像”上的羽冠,在内涵上就具有了“神徽像”的上天入地本领,也就不需要借助于纹饰来表达有关崇拜的内容,这导致了玉冠状饰大都为素面无纹的玉制品,因此少数带有纹饰的玉冠状饰就“以稀为贵”,成了其中的珍品。
这件玉冠状饰1987年出土于余杭市安溪镇下湾村瑶山良渚文化遗址2号墓,玉质精良,制作精细,构图严谨,布局讲究,线条流畅,不仅在同类器中,而且在良渚文化玉器中都是极为难得的珍品,现收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该器高5.8厘米、上宽7.7厘米、厚0.3厘米,青白色,具有透光性,器体扁平,上宽下窄。上端中部有一个华盖状的尖状凸起,两缘上部较为挺直,至下部则明显凹弧内收,器体下端锯割成扁椎,其上等距离琢制三个小圆孔。冠状饰的正面雕刻神人兽面纹、变体鸟纹、卷云纹等饰,相对于其他玉器上的纹饰而言,此器纹饰相对简单。
玉冠状饰只见于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而且在每一墓中都具有惟一性,即每墓最多只有一件玉冠状饰出土。由于此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