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常见的缺损及修补(一)
发布时间 2021-10-12 浏览 45952 次
毫米。多存在于镜子表层之下,成为隐形缺陷;也有的裸露于表层上,向外开口,成为现形缺陷。砂眼是铸件表面或内部充塞型砂的孔洞,孔壁不甚光滑,外形未必十分规整。为了消除裸露于外的气泡和砂眼对映照效果的影响,人们采用了向其中填入部分软质合金等措施。

如湖北鄂州东汉四神镜E3,在镜缘正、背两面各有一个臼形孔洞,较大且相距较近。其中背缘一侧的孔洞直径达6毫米,深及3毫米,孔中填满了与铜镜基体不同的合金,其色褐黑,无金属光泽,其性松脆,用小刀轻轻一刮便往下掉碎块。从断面的研磨口上看,补块与铜镜本体金属间有一鲜明的界线。我们初步判断,此孔洞很可能是气泡。经分析,补块成份为:铜36.853%,锡56.64%、铅4.987%、硅1.517%。可见这一种锡基合金。铜镜本体成份为:铜68.16%、锡24.41%、铅6.46%、锌0.015%。

鄂州东汉六朝变形柿蒂镜E5、柿蒂镜E11、直列重铭神兽镜E14、神兽镜E26等的表面都存在这类孔洞;不过,如试样E3这样大的孔洞是十分罕见的,我们分析了100多枚古镜,迄今仅此一例。缺陷内的填充物各有不同,试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