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神秘辉煌的中国古代玉
下一主题:玉——中国民族文化的
唐代继隋统一中国后,经过“贞观之治“,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再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盛世。当时政治强大,经济繁荣,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上,也非常频繁活跃。据史书记载,唐朝与东南亚、南亚的许多国家、地区,如印度、泰国、缅甸、苏门答腊、爪哇、斯里兰卡,在艺术和宗教文化上往来很多,当地盛产的象牙、犀角和珠宝,时有进口,数量、质量也比较可观。这样,唐代牙雕业的发展便有了比较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外艺术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当时牙雕艺术的繁荣和表现题材的开拓。
唐代牙雕艺术繁荣,但当时能享受它的,非上层统治价层莫属。这些艺术品往往也是特权的一种象征。引《旧唐书舆服志》有“文武之官皆执笏.五品以上用象牙为之,六品以下用竹木"的记载.笏,古代官员朝见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又叫“手板”,是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执笏朝见,始于周朝。到了唐时,五品以下的官员都能持象牙笏,当时象牙用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据《大唐六典尚署令》记载,唐代朝廷还常在每年二月二日中和节,以镂刻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