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是清热、解毒、定惊、止血的重要药品之一,因其性凉,能够通关开窍、退烧、治偏瘫和心脑血管硬化等病症。在古代,人们对犀角的药性已有充分的研究。正因为人们认识到它具有药用的功能,所以从商周时期起,古人就曾“以角为觚”,将它刻制成饮酒的器皿。企望在饮酒的同时,将药力溶于酒中,达到疗病养身的效果。古代南北朝石刻壁画中,尤其是饮宴图中,可看到达官贵族手中高举犀角觚杯,祝酒庆贺。宋代文献中也时常有关于犀角做杯的记载,正因为犀角原料珍贵,医用价值高,所以宋代文人将犀角与珠玉、象牙等,比喻为“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的奢侈之品而予以排斥,民间难以见到精美的雕刻制品。
犀角染色技术
在早期的文献中未见到过有关犀角染色的记载,到明代时,才从文人笔记中得到一些传说。据说,著名的牙角雕刻家尤侃在少年时,就已学会了雕刻犀角的技术,同时他又探索着染色的技巧。有一次,他的父亲从亲戚家借来了一件雕刻十分精美的犀角杯,于是,尤侃便仿造这件犀角杯的纹饰和款识认真地刻制起来。刻好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