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品味“歇夏”期 寻找
下一主题:一生感受集邮———集
1999年12月24日,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首峰村村民在海水退潮时,到离岸400多米的中潮区耙蚌蛤,意外地发现一尊铜铳、一门铁炮及铜锣等文物。此后不久,这批水下文物由晋江市博物馆征集收藏。
对于这批泉州湾出水文物,已有学者进行了探讨,认为可能与清初的海战有关,很有研究价值。但这些文物入藏库房后,铁炮锈蚀明显加剧,铜铳也新生绿锈,因而急需做抢救性保护处理。本文就出水铜铳及其保护处理过程加以概述,并就出水铜铳提出一点看法,以期得到专家同行的指正。
二、铜镜概况
出水铜铳,保存十分完好。铳全长82厘米,由前堂、药室和尾銎构成。前堂呈筒形,内壁直径16厘米,口沿铸固箍。药室外凸呈椭圆状,最大腹径28厘米,上有小孔系药门。尾銎中空,呈筒形,外沿铸固箍。铳身有七道环小箍。双耳弧形、呈龙首状。铳身阴刻三十五字,字款是: “温字捌号」嘉靖三十二年孟春吉日」温州府铸造」耆民张元钲铜匠池魁」铳重贰百柒拾斤” 。另铳弹膛内贮一铁弹。
三、保护处理过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