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下一主题:如何做好冬季茶园管理
茶树的个体发育过程,是遵循着由幼年-青年-壮年-老年的发展规律的。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收获茶叶。壮年期茶树,长势旺盛,在良好栽培条件配合下,产量构成的重要指标,如茶园覆盖度、单位面积芽密度均能获得最大值,是茶树产量的高龄期。随着树龄的增长,在多年采摘与修剪的条件下,茶树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这种变化在地上部的反映,是育芽能力显著减弱,新梢节间变短,叶面积变小,叶片变薄,对夹叶增多,并出现回枯枝梢,茶叶产量逐渐趋向自然减少。
茶树机能的衰退,往往树冠的衰退最易为人们察觉。其实,机体的衰老主要还是从根部开始。茶树是多年生作物,根部多年定位,而且占地有限,年复一年地在原地吸收与代谢,根际环境无法更新,或在长时期内行不到土、肥、水等的改良与补充,根际的衰老与萎缩,必然引直民地上部生长的削弱。地上、地下两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茶树生理机能趋于衰退,茶叶产量每况愈下。另外一些新植不久的茶园,由于选地不当、种植不合理、重采轻培或病虫危害,茶园土壤瘠薄、水土流失、缺株断行、茶蓬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