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南朝齐刘澄之《荆州风土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李肇《唐国史补》载“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湖南有衡山、岳州有邕湖之含膏”;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鼓励人民制茶、兴茶。据《新唐书·刘建降传》记载:“岁入算数十万,用度遂饶”;《旧五代史·梁记》载湖南其时“岁贡茶二十五万斤”,可见茶况之盛。宋代,茶已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也”,《宋史·食货志》载:“荆湖岁课茶二百四十七万余斤”。早在宋熙宗六年(1037)克梅山在安化、新化两县设官办茶场,制茶入贡,成为当时省境第一个商品茶基地。据安化县志记载:其时“山涯水畔,不种而生”。到了元代,茶已与桑、苎 、棉、蔗成为湖南的五大特产作物,栽茶之法已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其时“元至元二十三年二月,立岳阳、常德、澧州榷茶提举司;元统元年十月,立湖广榷茶提举司”[3] ,以加强对湘茶的管理。明代因“湖茶多而直下,味苦,于酥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