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哪些瘦肉不能吃?
下一主题:说说中国的“垃圾食品
受到肉毒素严重危害的人并不多见,但受到轻微的肉毒素毒害的人可能并不少。很多人有时在几天内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生咬舌头、咬嘴唇、咬腮帮,或说话不利索、大舌头、咬字不清,或做一些技艺、技能的比赛时觉得身体就是不能达到一种好的状态而表现失常等等,这类身体偶然异常现象有可能与摄入含有肉毒素的食物有关。
肉毒素中毒多见于烹制加热不均的变质腌肉、腊肉、豆豉、豆瓣酱、臭豆腐及毛蛋等。在美国每年报告平均有110例肉毒中毒患者,其中大多数病例为婴儿肉毒中毒,通常是由于食用了受肉毒杆菌污染的自家封闭罐装食品。
健康提示:
亚硝酸钠、酸都能有效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肉毒素不耐热,经80℃30分,煮沸10分即可破坏其毒性。但肉毒杆菌芽孢(繁殖体)却极耐高温,一般的煮沸加热不能使其失活,因此经高温处理过的食物,长时间在密闭条件下存放,仍然可能因毒杆菌繁殖生长而含有肉毒素的风险。因此姜微波建议,自制的或是外面购买的熟制食品,如果贮存的时间已经较长,最安全的办法是重新蒸煮热透以后再食用。同理,对于质量不可靠的罐装、袋装豆制品和肉制品,也不要直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