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上的陶瓷分类
发布时间 2011-08-11 浏览 51988 次
力的线索。若从今日出土和传世的汉代陶瓷器看来,大体可分为高温与低温两种类型。有的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验证明烧成温度高达1270℃±20℃。其中有一种汉墓出土的青釉壶,据过去德国专家罗发博士对同样器物的化验结果证明,已经达到1230℃以上,并且特意名之为“汉瓷(Han Porcelain)。足见这一时期已经出现瓷器的事实,不仅在我国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中已有一定根据,而且连外国学者也不是完全否认的。

在1978年召开的“我国古陶瓷和窑炉学术会议”上,对于瓷器的起源问题曾作过比较详细的讨论。虽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但多数认为我国到东汉时期已能烧制相当成熟的青瓷。例如浙江上虞和永嘉两县当时已较为普通地使用龙窑烧成,温度可达1300℃,并且提高了烧成技术,比较成功地控制了烧成气氛,因而所出成品的胎骨坚致,釉色青润。特别是古代上虞县的陶瓷业十分发达,经过勘察,县内燃料和瓷土资源丰富,已发现的古窑址就有二百多处,自汉至宋延续未断烧造。所以说上虞县不但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而且也是我国早期瓷器的生产中心。根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