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书法线条之品格(四)
下一主题:书画收藏与保护
在海内外藏家手中,有不少器物因窑口产地不明而无法确定其制作年代和收藏价值,洪州青瓷是其中之一。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唐陆羽《茶经》中提到的一种褐色茶盏是洪州窑产品。洪州窑的烧造历史悠远,始于东汉,历经两晋、南朝,盛于隋唐,终于五代,前后长达800余年,《唐书》中有洪州窑产品运抵长安的记载,说明洪州瓷在唐代已达“贡品瓷”的工艺水平。
洪州窑烧制的青瓷分青绿釉和黄绿釉两种。陆羽提及的茶具就是指青绿釉中的褐釉瓷。从历朝产品看,釉色有所区别:三国两晋时期作品的釉面多青褐、青绿或青灰色,釉汁晶莹开细纹片,有大而疏的褐色彩斑装饰;南朝时期作品釉面多青绿或青中泛黄,以含黄的青釉为主;隋唐时期作品釉面多青黄色或黄褐色,以黄褐色为主,釉层厚润开冰裂纹片。洪州青瓷的胎有灰白、灰黄、灰褐和灰红几种,以灰白胎为多,含杂质较多。为了提高釉面的光洁度,都在胎上涂一层灰白色化妆土后再施釉。
洪州窑产品以壶、罐、盘、碗、盏、杯、砚等日用器为主。采用刻划、堆塑、模印、镂雕等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