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从事长途贩运的商人便应运而生。首先是邻近景德镇的徽商大批的来到景德镇,将他们当地出产的木材、陶瓷原材料、颜料贩运到景德镇,又将景德镇的瓷器贩运到全国各地。紧接着晋、陕、闽、粤等地的商人也在长途贩运的贸易中发展起来,并纷纷来到景德镇,使景德镇"弹丸之地,商贾货船和远之徒皆聚于其中"。从"燕、云至交趾,东到海边,西至蜀地,所到之处,皆有商贾取景德镇瓷而赢利"。从明末开始,景德镇民窑所烧造的瓷器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而沟通这些市场与景德镇民窑联系的则是一些福建和广东的商人们,他们在景德镇设立瓷行,坐庄采购。商人们的聚集,本省境内各地劳动力向景德镇的集中,使景德镇成为了一个"五大杂处"、"十八省码头"、"其民繁富,甲于一省"的陶瓷大都市。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清中期,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地到景德镇谋生和驻景德镇经商人口的激增。为了促进陶瓷业生产和销售的发展,保护自我集团的利益,各种同乡会、行业帮会便应运而生。到清末,这些以地缘、血缘、业缘关系组成的各地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