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文化—虔诚的玉崇拜
下一主题:玉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使用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玉结合起来研究,用玉来体现礼学思想,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玉物理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随之"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抽绎玉之属性,赋以哲学思想而道德化;排列玉之形制,赋以爵位等级而政治化。"是当时礼学与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论概括。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
三.玉,人的品质,气节,美的化身。
从古至今,人们常将玉的细腻,洁净无瑕的物理化学特性来比喻人们做人的高尚的品德,气节和年轻美貌的女子的“貌”。因此一些反映人德与质,气节,美的词语便应运而生,成为佳句,并一直沿用至今。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意思是: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