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牙雕
发布时间 2021-12-05 浏览 43933 次

秦、汉时,由于长时间的大量捕杀心以及气候变冷,黄河、长江流域的犀牛、大象,已经不可能在野外生存,其分布范围也迅速减到西南地区。中国古代犀角雕、象牙雕,由于原材料逐趋短缺,作品聚减,以至于变成当时达官贵人炫耀财富的一种手段。这样,秦汉时期牙骨雕刻行业的维系与发展,它的方式也从“就地取材”,转换到“外出觅材,精工雕作”上,与春秋、战国时代的自给自足的丰华在势,形成鲜明的对照。从整个中国牙雕发展历史看,这一转换期从秦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盛唐之前。其间,它的繁荣、衰落,它的变化、进取,都与当时的国势密切相关,而我们今天还能见到这一时期的牙骨雕制品,就仅仅是汉代的器物。

西汉以来,广州(番禺)与南洋的海上贸易逐趋频繁。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当时粤地从南洋进口的货物,“多犀、象、毒冒(玳瑁)、珠玑(珍珠)、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广州是当时南方的大都会。近二十年来有象牙、犀角器物及陶、木模型。1984年在广州市象岗开掘汉肛南越王墓时,从墓中藏宝物的西耳室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